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透过房价收入比看房地产市场泡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地产泡沫,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在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在我国偏低的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国外4~6倍的房价收入不适宜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并从房价收入比的波动程度和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解释能力入手,通过对各个省历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研判泡沫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房价收入比是考察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行指标。2005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只有6.77,并不是很高,而且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但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很大,2005年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是22.69,而最高收入户只有2.45,前者是后者的9.3倍,大大超过国际同等差距。这种巨大的社会差距,要求我国政府应对不同收入群体实施不同的住房政策,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3.
有位作在提出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会很快破裂论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衡量是否产生泡沫的标准,其中,第一条标准是房价收入比。最近,有篇章也坚持这一标准,并以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过所谓“国际惯例”的4~6倍为据,想用以说明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多么普遍和严重。还有篇章以1998~2004年美国的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分别提高20%和35%为据,试图证明美国的房地产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相似文献   

4.
宣扬泡沫释义扩大化,把各种不同质的经济现象统统归入泡沫范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把房价收入比作为衡量泡沫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这种“时尚”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层面来看,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相对低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而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一、二、三类城市来看,一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二、三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镇化门槛特征,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对城镇人口流动具有筛选作用,影响人才集聚,房价收入比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价收入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旭 《上海房地》2009,(10):42-45
一、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法和衡量标准 (一)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公式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对于房价收入比的计算,不同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的数据皆来自于国家统计系统,其中商品住宅特指一手房,不包括二手房。  相似文献   

7.
房价收入比研究的发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上,衡量居民购房难易程度和住房消费水平的通用指标为房价收入比。针对这一概念,国内存在广泛争议,由于争论各方在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方面的不同,很难在房价收入比的界定和是否过高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国内学者对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成果,并对房价收入比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改进,动态发展房价收入比体系。  相似文献   

8.
房价收入比是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关于它的研究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房价收入比的来源与发展入手,介绍了目前房价收入比在国外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国内对于房价收入比的困惑,最后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对于房价收入比测算方式的建议和假想。笔者认为,房价收入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调控市场提供参考,也应当对居民衡量自身的住房支付能力具有指向性。本文以成都市2011年的商品住房平均成交价及家庭年均收入为例,测算了不同收入层次人群对于不同面积的房屋的购买力,并以此对房价收入比的测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倩 《总裁》2009,(10)
近几年,关于我国房价问题众说纷纭,房价收入比被作为判断房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房价收入比的具体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阐述了房价收入比的定义、特性和计算方法,然后论述了我国房价收入比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使用房价收入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2006,(6):5-5
房价收入比过高就是泡沫;投资继续上涨调控未让北京地产退烧;深圳二手住宅交易紧逼新房;  相似文献   

11.
透视中国房地产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半年我国房地产泡沫现象非常严重,政府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有些地方甚至有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房价收入比、空置率、需求弹性三指标对泡沫现象加以分析。进而从政府、开发商、中介和媒体四个不同的主体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此对目前治理泡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果能够提高法治并不偏不倚地维护正义与效率.使房东愿意把空置的房子出租.会使租金下跌.比较多人可以获得比较低房租的住房.减少自己购房的意愿.间接也会使房价增加的速度减缓。由于收入增加、城市化、中国房地产虽然没有泡沫.至少没有大泡沫。但有不少问题。这里只简要讨论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城市房价虽然没有大泡沫,但很多市民感到买房难.买了房子成为房奴的压力显然是存在且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泡沫经济与我国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莲  李莉 《企业导报》2011,(6):104-105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城市房价过快增长,整个房地产市场出现大量泡沫,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在分析房地产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第三季度最新统计分析显示,京沪穗深四地房价,除上海回调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经过对"房价收入比"分析,今年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达到10以上,深圳名列第一,房价相当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76倍,第二位的是上海,为15.55倍,其次是北京,为13.55倍,最后是广州12.67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6倍,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6倍。也就是说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研究房地产市场景气状况、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时候,国内的学者普遍采用“房价收入比”这一概念,即用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的比值,作为探讨房地产市场发育态势的依据之一。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是3:1~6:1。然而,在讨论房价与收入的关系时,往往有很多问题并未明确,很多概念没有界定,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往往有片面性,不能准确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以上海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数据为例,探讨了可支配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分析上海房地产价格存在的问题。1可支配收入与房地…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形势的争论较为激烈,出现了一些看空楼市的观点,列举一二:依据杭州部分楼盘降价20%判断房价出现拐点(个别楼盘不能代表整个市场,局部市场涨跌或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不能作为趋势判断依据);依据兴业银行暂时停办夹层融资判断银行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随后传闻被澄清,银行并未调整信贷政策);依据房价收入比判断中国泡沫远大于美国(人口密度和市场阶段不同,房价收入比不具有可比性);依据兴润置业  相似文献   

17.
房价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民生问题。确定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探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于政府制定住房政策,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测算2006—2010年南宁市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研究不同收入群体对各户型住宅的购房支付能力。研究表明,南宁市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呈梯级状分布,普通购房者面临购房困难、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因此政府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要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7,(10):14-14
08年后房价不仅会涨 而且可能涨得更快,住房保障新政已考虑到中等收入群体,房产泡沫迹象明显 建议不要到上海买房,房价过高 让所有人租房是推卸责任,提高首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最后警告,港股直通车可以减轻国内房地产业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唐黎标 《房地产导刊》2012,(10):125-125
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的目标来看,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参考性指标还没有接近“合理”的区间,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和完善调控,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才能巩固调控效果,使房价继续向更合理、更安全的水平回落。  相似文献   

20.
多空间尺度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房价收入比、地价房价比的关系对住宅市场地价水平的合理值进行估计,用区间分析法来研究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区间。考虑到区域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大,对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甚至细化到城市的环线和小区级别,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等参数进行分析,来估计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水平。这有助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引导房地产业向健康稳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