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法对其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重创新主体的基础社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包含创新核心层、创新支持层、创新环境层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基本框架,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四个层面剖析了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活动,围绕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核心物种的培育竞争、生态系统配套程度的提升、核心企业更新力度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在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与G60科创走廊产业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校地合作局限性大且缺乏连续性、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匹配度弱、地方高校成果无法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智力资源的流动性不佳等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了地方高校智库、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多类型产业协同服务中心等校地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载体、新机制,从而为地方高校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发展提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李鸣表示,产业创新生态正呈现一种区域化推进的态势,从国家层面上看,要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基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案例,他对产业创新生态如何区域化打造提出了一些经验建议。  相似文献   

4.
纵天  索柏民 《科技和产业》2022,22(9):221-227
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Ⅴ,梳理1998—2020年CNKI收录的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453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文献并绘制知识图谱,计量分析现有研究的演化路径与成长脉络,并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挖掘。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深度,总体研究水平较低;随着研究视域的拓展,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主线逐渐延伸到产学研一体、创新驱动战略、全景培育等新角度;未来人才培育研究要以紧缺人才的前沿高新领域和发展薄弱的重点行业为侧重点,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创人才评价标准,最终构建符合国情、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径,实现G60科创走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利用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分析研发投入对G60科创走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驱动一体化的影响效果显著,但对各城市的影响程度不同,龙头城市的研发投入驱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建议加强上海市创新龙头辐射效应和其他8个城市比较优势,加速打造科创走廊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和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宁波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的题中之义,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甬江科创大走廊,布局建设甬江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等科研基础设施,集聚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技术开发、孵化培育等研发创新服务。面向"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婧  何敏  彭大敏  曾婷 《中国西部》2020,(1):101-109
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四川省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由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但相比沿海发达地区,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政策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顶层设计、构建“技术经纪人”人才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人才机制体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开放、合作和交流等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创新链全覆盖”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两年前,高楼林立的东部新城升起一座人才科创自由港——浙江创新中心。这是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宁波人才高地"的目标要求,围绕宁波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计划,由宁波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指导、东部新城指挥部主管、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投资集团倾力打造的宁波市重点人才科创平台,是宁波市人才战略的"栽树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海门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开发强度达到23%左右。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海门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创新推动转型,增强发展和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大目标",科技兴市、人才强市"两大战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产业、企业、载体、人才"四大支撑",促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集聚高端人才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始终把大力引进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培养集聚一批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近几年,全区新引进集聚两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省"泰山学者"24人、省杰出青年3人,烟台高新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来,如皋市积极打造"五个高地",创新多项举措,力求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服务,最大程度提升全市科技人才及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进一步开创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深入推进以"雉水英才"和"人才强市战略"核心的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并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好平台,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如皋实现产业化,带动新兴产业的做强做大。着力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机制,激发全社会尤其是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推动知识和智慧转化为资本和财富。  相似文献   

13.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首次把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为首都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北京的使命,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为此,作为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对北京市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人才工作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结合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从高端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与激励等薄弱方面入手,提出包含共性与个性特征的人才工作应对思路,为其他北京市属科研院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23,(4):26-27
<正>经过多年深耕,浦发银行构建了“股、债、贷”一体化的科创金融生态圈服务模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始终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扶持科创企业为己任,全面服务于国家“十四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任务,全力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深莞惠联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9+2"城市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广东省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以广深为主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将粤东粤西与珠三角串联成沿海经济带、将粤北地区建设成北部生态发展区,正确把握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的关系,寓差异化于协同之中,以精准的差异化落实高水平的协同发展,以上规划均将"区域协同"作为重点发展思路。作为典型城市边缘区的观澜街道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源配置,科技赋能,人文赋魂,积极协同周边资源,成功扭转局面,构建了一个以区域协同创新为主线,面向未来,具有观澜特色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城市和区域发展过程中,高层次科创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目前,江苏省属驻扬高校高层次科创人才集聚效应正逐步增强,但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方面存有一些差距。文章通过梳理省属驻扬高校高层次科创人才聚集现状,探究高层次科创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薪酬管理、提升发展平台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系统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使江苏省属驻扬高校能够与地方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和人才政策融合,从而有效发挥驻扬高校积极作用,助力扬州高层次科创人才聚集,进一步促进扬州科创的高质量发展和扬州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7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实现中国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视角,以人才与科技创新为着力点,重点分析人才与科技创新关系,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东莞力争顺利迈过"爬坡越坎"阶段、迎来转型升级"拐点"的关键一年。当前,东莞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决定了东莞市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人才东莞"战略,东莞市载体建设不断加强,人才服务日益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逐步提升,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高端人才的关注与青睐,特别是2013年,东莞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优的人才政策——《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20,(6):4-5
随着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与庄市街道体制机制的日益融合,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地位将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高度。2020年,街道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着力打造"锋领慧谷·红动庄市"品牌,争创甬江科创大走廊"党建示范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在产业谋划布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和社会参与,为打造区域发展引擎、树立田园都市标杆提供有力政治保证和工作支撑。构筑"党建三带",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融效应提升中官路党建工作带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规则,推进中官路双创大街党建联盟做深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