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产业振兴是关键,农业“新六产”作为产业升级的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方法]根据农业产业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与“六次产业”的研究成果,探索农业“新六产”的理论逻辑与形成路径。[结果]目前,农业“新六产”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概念解构、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与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缺少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案例的理论归纳。研究基于农业“新六产”发展的4个阶段,提出由产业联动层、发展模式层与新型业态层3个模块构建的农业“新六产”理论架构; 在此基础上,为新型业态层中物流终端型等5类业态设计了形成路径与逻辑图组。[结论]理论与路径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传统的产业融合模式寻求突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包括平衡利益群体、强化产业结构、判断产业融合模式可行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个方向。在进一步研究中,农业“新六产”可以从新业态理论拓展、综合型业态战略实施与业态评价方法等维度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我国正多方位、多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容村貌改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基于乡村振兴角度提出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规范及技术指导对于乡村振兴十分必要。[方法]文章从乡村振兴角度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园林景观规划的意义,并在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及园林景观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路径。[结果]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政策引导性加强、建设目标数字化,新农村环境建设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 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依旧存在乡村特征缺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结论]尊重原有村庄肌理、以生态文明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规划; 保护乡村资源的同时,实现农业景观及自然景观同休闲、观光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乡村“多元经济发展体”是基于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新疆的现实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疆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沙湾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两个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处于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通过两者相比较可以发现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价值。[结论] 在干旱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新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整体仍处于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到新阶段的新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做出的战略抉择。以实例为基础,深入研究实施乡村振兴中的目标、重点、实现路径等,有助于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法]文章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情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目标、重点及战略路径。[结果]四川省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与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差距较大,主要制约因素有土地细碎化、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多层次人才匮乏和治理能力面临挑战等。[结论]明确了四川省乡村振兴要以涉农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明乡风基本形成、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和生活富足为目标,以衰退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重点,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村庄整治和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口,以贫困人口同步小康为关键,以激活土地要素为措施,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通过“融合”“绿色”“善治”“人文”“差异”和“激活”六大战略路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关系到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建设,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实现。文章力图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P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农村产业融合及人力资本构成农民增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都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且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更大。农民增收及人力资本对农村产业融合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复合型人才及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6.
主导产业的选择是政府制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多目标综合评价是主导产业优选的基本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讨论城郊型农业的概念及其功能、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特征与优选原则,提出多视角城郊型农业主导产业优选的指标体系。在阐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基础上,描述AHP-FCE区域农业主导产业优选算法。以庐山区城郊型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为例,根据其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构建庐山区的产业体系结构。以统计调查与专家模糊判断为基础,利用主导产业优选算法,对庐山区城郊型农业产业进行分类,并加以适度微调,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浸入式体验与领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伴飞”高原飞鸡为例展开说明。基于农业农村现状,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先进技术引入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焕发农业新活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尤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三组关系,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关键技术方法与实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是否规范化对新时期园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城乡规划学、地理信息科学、农业科技、环境科学、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角度围绕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流程、编制内容、技术方法等过程开展关键技术与方法优化研究,为新时期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标准范式。[方法]基于农业科技园区相关国家政策和学术文献的梳理和研究,结合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实践经验,集成应用城乡规划、农业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技术,优化园区规划方法。[结果]将规划编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规划评估阶段,从规划过程、规划编制内容体系、技术方法等多维度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编制方法,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体系。[结论]提升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阐明了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体系的实证经验,强化了规划科学基础并提升了规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主要矛盾变化,回顾了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性供给主要经历4个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统领全局等。[结果]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三农”发展势头平稳,农村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坚实,乡村振兴的底气更加十足,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亮丽,乡村振兴的保障更加有力。[结论]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创新财政投入制度、健全农村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统计考核制度、分区域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期促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为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中影响驱动力各项因素的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为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部分组成评价准则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指标选取,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政策因素(0409 0)>区位因素(0290 2)>发展因素(0162 2)>社会因素(0138 6),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休闲体验需求(0416 2)、乡村振兴战略(0375 4)、产业融合趋势(0368 2)和地区资源特色(0368 1)。[结论]休闲体验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趋势和地区资源特色是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是由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对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区位因素决定了地区间农业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的不同以及客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距离,且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促使地区间特色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科技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完善和休闲体验需求多样化等社会因素,由此形成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立足要素管理视角,解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逻辑关联及框架体系,明确自然资源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方法]综合运用系统论、地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采取“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科学思维范式和“问题—目标—空间—工程—支撑—模式”逻辑主线,进行要素、结构、功能和对策分析。[结果](1)从空间治理角度,正确处理人、地、产、钱4核心要素关系,优化重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 (2)从工程保障角度,聚力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工程”等五大重点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 (3)从要素支撑角度,充分彰显自然资源的资源、资产、资本与生态多元属性,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保障、产权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保障、能源安全保障是自然资源管理创新的基本功能定位。[结论]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三大目标上,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推进自然资源(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开展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与修复、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建立城乡一体化要素市场体系、创新差别化高效化资源分类管理模式是乡村振兴与自然资源管理协同创新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农业资源的生产效益,更能将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带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逐渐形成了以特色田园乡村为主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国有关政策法规,根据特色田园乡村的内容与方向,从产业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美化等角度出发,对田园乡村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来,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成为社会各界探讨的热点,5G时代即将来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农业农村信息采集工作日趋重要。通过多年发展,农业农村的信息采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信息采集渠道架设、采集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当前的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模式不能较好反映农业农村现状和全貌,特别是在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方式面临了诸多问题。[方法]文章阐述了现阶段的农业农村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分析了目前农业农村信息采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探索新的农业信息采集模式。[结果]基于新技术、新工作布局对农业信息采集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结论]能够创新数据采集方式、优化采集资源配置、提高采集数据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好数据基础,提供优质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探讨了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国情农情约束,以及如何基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方法]通过中国与世界各国现状的比较,指出“乡村衰落”这一世界性难题及其内在原因; 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外流、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约束。[结果]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情,对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走从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创新治理、绿色发展、文化兴盛、精准脱贫7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结论]按照国家的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能够立足国情农情走出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旨在通过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融合,来带动乡村的发展及振兴、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构建多产业耦合共生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的发展振兴。[方法]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以及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环境、耦合共生界面三个方面提出集农旅合一、多产业联合、多方参与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理念框架。[结论]以农旅合一的耦合共生单元为基础,将文化作为农业与旅游耦合共生的介质,有助于实现文化内涵的提升以及农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多产业联动的耦合共生环境为推手进行合理布局,使多产业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农业产业附加值的增加、村落结构的完善、农村特色及文化的传承;以多方共同参与的耦合共生介质为保障,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这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统筹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着主导产业选择非粮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民参与度偏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等问题。[结论]需要优化主导产业选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监测评价,以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兴则国兴,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是构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前提。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时,农村产业发展出现了新机遇,但也遇到一些发展问题,例如农业产业发展缺少统一规划、农村产业的特色化经营匮乏、农业专业人才结构短缺等。农村与产业协调发展成为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索农村产业问题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因此,通过对农村产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重点研究,针对性地制定解决对策,为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受规模经营效益的驱动,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将不断推进,研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率,对进一步扩大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基于176份调查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定量诊断影响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意的愿影响因素及贡献。[结果]影响潜江市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主要为生产经营、资源禀赋、流转束缚、环境特征、行为认知5个方面,假设的5个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331、0238、0218、0238、0240,均对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 引入模型的19个影响因素中,新技术新用具运用、生产经营面积、地块数量和社会地位认知影响最为显著,而生产经济组织程度、流转租金、农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从健全农地流转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结论]研究对系统剖析集约化农区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贡献、推动新时代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