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庭庭园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沼气庭园就是在这一传统农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小型高效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本文以我市沼气庭园的发展为线索,简单概括了沼气庭园的基本含义及特征,重点介绍了五种沼气庭园模式,并对五种模式的沼气庭园生态户进行了分析评估,说明沼气庭园是一种较好的小型高效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景洪市勐罕镇曼么哈尼族村寨的庭园改造为例,初探乡村庭园改造的技术线路和改造方法,通过四年的改造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以供西双版纳乡村庭园改造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传统庭院空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这是一种深受佛教禅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空间艺术.本文深入探讨了禅宗思想与日本庭园空间相符相承的内在联系,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希望藉此探讨现代建筑空间如何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未来建筑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邱婷 《大陆桥视野》2012,(18):109-109,111
庭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亦是提高人民生态意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得到提高,庭院文化和庭院景观的设计研究再度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施佳颖  陈格  夏宜平   《技术经济》2020,(11):105
文化遗产景观正在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为了解游客对城市背景下文化遗产庭园的认知,探索景观形态和游客认知之间的关系,对东京都内6个文化遗产庭园进行了游客认知的调查,并利用球面相机拍摄的全景图计算观测点各景观要素的视角系数。结果发现,天空、庭园、背景建筑的视角系数均与文化遗产庭园的安静感、尺度感、质感、构成感及开阔感显著相关,其中庭园的视角系数是对认知项目最有效的预测因子,并且其预测性不会因为游客国籍或性别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此外,园外现代建筑的视角系数与庭园的自然感、人工感及历史感均无明显关系。发现将景观认知研究拓展到文化遗产景观的空间形态领域,为文化遗产景观的评价提供了潜在的环境指标,亦是景观评价公众参与的一次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美学问题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美学问题就是人们在特定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对他们据以进行审美欣赏与创造的前提即审美评价标准进行的批判性考察和合理性质疑而提出的问题。美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其发展线索的。本试析美学问题的意涵,力求揭示这个问题的深刻本质。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空间路径本质上是带有时间序列特征的个体行为空间选择。以序列为依据建立旅游者向量空间路径模型,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计算空间路径之间的序列相似性,采用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BSCAN)可实现旅游者空间路径聚类。以张家界游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旅游者12个空间路径类型,5类旅游活动模式:双心往复、单心聚焦、单点融合、多点串链和双城协同。结果显示,空间路径的类间差异具有显著的层次特征,其时间长短和空间位置可得到较好甄别。文章在刻画空间路径的基础上揭示了张家界旅游者全时间管理特征以及由旅游者时空行为所定义的3类景—城关系,即“景”与“城”的相对性、“景”与“城”逐渐融合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城”关系,在提升旅游者旅游质量、优化旅游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区域旅游特色协同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聚类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燕文 《经济地理》2006,26(4):557-560
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聚类、分级地图和类轴分析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的新方法,并以东北经济区2000年人均GDP数据分析为例,开展了应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的区域经济差异发展情况相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揭示经济数据的宏观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挖掘其中微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分析和解释大量空间经济统计数据所蕴涵的经济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农户庭园经济模式及功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庭园经济模式及功能效应朱逢海,张文山,黄松飞(江苏省如东县委农工部226400)农户庭园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微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院落、承包地为生产场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从事养殖、种植、加工、纺织等经济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总体格局与现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迅猛。有机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生态资源、食品安全、农民收入、农产品出口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定量角度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宏观发展与总体格局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机企业总体空间呈不平衡态势,局部空间较为集中;有机产品以植物类、初级性产品为主,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比重偏低,但加工性产品的比重有所上升;植物、畜禽、水产三类企业主要以单类生产活动为主,加工类企业主要以植物加工生产活动为主,多类联合生产和单类生产总体基本均衡。基于分布格局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未来我国有机农业将趋于规模化、多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空间中,光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要素成为园林空间营造与表现的手段,使园林空间更富于美感,更具层次感。基于“光景”的概念,以古典巴蜀园林为例,分析自然光影在园林空间中的3个作用,即界定空间领域、引导空间秩序、营造空间氛围;并从遮光、透光、反光、折光、聚光和剪影等方面研究光景设计手法,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光景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搜集整理与古埃及园林相关的史学著作、文学作 品及考古发掘的碑文、壁画,以及墓穴中的各种陪葬品等为 研究素材,通过查阅和对比国外学者原著或译著及其他研究文 献,辅之以国内学者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对古埃及园林的植物 种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同时结合古埃及园林发展的自然 地理和历史文化等背景条件,探讨了古埃及园林植物应用的各 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 园林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新中式”园林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古徽州传统私家园林为例,结合园记文献,归纳探析传统乡村园林的植景营造意匠。首先,结合古徽州园林的发展历程,选取15座较为代表性的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园记为主,对园林中主要植物种类进行考证;其次,对植物种植方式和植景类型展开论述,包括“桑竹成林,桃梅隐境”的林景意向,“方草连天,心目具豁”的田景意向,“翠粲布写,余鱼同嬉”的沼景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园林由画境、声境和心境构成的植景意境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在对自然长期的探索中,“流观”的“观照”方式 逐渐成为华夏民族对自然万物观照的一种思维定式,符合中国 人的审美习惯,影响了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用“流观”的 方式考察传统园林空间艺术,对“流观”一词追本溯源,总结 出“流观”的3点内涵,即视点游移变化的广瞻,由空间游动 带来的时间感,以及强调心理主观感受。对应分析“流观”在 园林空间中的设计表现,探讨“流观”与中国传统景观空间设 计的关系及其影响下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杨思杰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4):92-93,121
作为一个女性绘画的潮流,明清闺阁绘画群体性特征在我国历史中绝无仅有,对于我们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文章从明清时期的闺阁画家入手,探析明清闺阁绘画产生的原因、风格和艺术特点,讨论这些女性绘画之于中国绘画史及女性艺术史的价值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 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 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 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 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 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 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 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 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 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