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相关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经过多年的环境教育,我国公众及各级领导者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但在环境保护行为上参与意识薄弱,“知”和“行”严重分离,环境道德缺乏。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目标是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素养和环境道德意识,实现“知”和“行”、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底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密切相关,二者是一种因果的先行后续的关系。为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必须通过环境道德教育,使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自觉践行环保意识的行为习惯,并为环保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载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环保提供政策保障,构建一个良好的环保道德评判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整体道德水平,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强调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把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为获取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2002年7月,河北省环保局和河北科技大学共同组织了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调查。依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在对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与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环境意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深入开展环境教育环境问题主…  相似文献   

4.
环境管理除了要有环境政策、方针、法规之外,公众的环境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意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全民族环境意识的提高,一切环境政策的实施将成为一句空话。然而,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地产生、需要各级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估。能够考察和评定其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对提高环境意识措施的评估构成了环境审计的重要环节,本文提供了国内外实例,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因此,在讨论“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时,认为人的正常行为是从一定的理性出发,反映了人对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思考,解决了人的行为的形式与内容,“道德经济人”个体的外部性经济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其结果具有互利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的环保行为备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施漂绿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旨在降低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通过运用时间行业双向固定模型研究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的提升可以减少企业漂绿行为。再通过对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媒体报道可以增强公众关注度对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且公众关注度对企业漂绿行为存在异质性,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06,(B01):20-27
公开企业环境信息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2003年以来,我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在部分省、市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工作,对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加强污染治理,推动公众参与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搭建平台”的指示精神,我局决定在全国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程雪  徐渊 《时代经贸》2013,(16):87-87
志愿文化反映了志愿者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的自我认知,是公众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高校志愿文化的建设而言,网络的冲击是革命性的:网络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实体空间的种种规范。注意力匮乏的受众、无限爆炸的信息和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让大学生陷入了道德沼泽,甚至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志愿文化建设模武、主体和客体、传播途径和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文化的网络现实环境,探索建立“分类培育+整体传播”的“3+1”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7月,为获取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方面的第一手资源数据和相关信息,对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做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进而探索增强与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对策措施,河北省环保局和河北科技大学共同组织了河北省公众环境意识现状调查。调查范围覆盖河北省行政区划内的11个地级市。调查对象为省内11个地市10~69岁的公众群体;其中成人组16~65岁,少年组10~15岁。调查问卷以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组织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并根据我省情况做适当修改。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视角,针对公众环境关注对公司治理和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 2010—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所在地公众环境关注能够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本文探究了两条影响渠道:首先,公众环境关注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规制发挥作用,而政治关联的存在会削弱这一作用渠道;其次,公众环境关注通过提升企业生态观念发挥作用,与这一渠道一致,如果董事长是女性、更加年长或拥有家乡偏好,这一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公众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会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1.
理性只是对自利最大化的追求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不仅无法解释由“囚犯困境”所引发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悖论,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行为主体在“囚犯困境”情境下对合作行为的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总是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实际行为等同于理性行为。其实,不仅人类寻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对利他行为的追求也是理性的。现实生活中,行为主体体现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双重性。对“囚犯困境”悖论的解决应该引入道德维度,引入理性“道德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现实中,“道德经济人”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支配下的“道德经济人”占主导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要树立现代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环境意识包括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它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的哲学宗教、经济、道德、法律等各个领域。原始而朴素的环境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但现代环境意识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益崛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而逐渐形成的。现代环境意识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现代环境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哲学意识。人类与自然环…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指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涵义和理论背景。接着运用法律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指出环境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在环境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性、寻租现象,建议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立法、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改善公众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看到 ,“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 ,但其伦理缺陷也是明显的。作为现实的人、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人 ,需要“经济人”的一些特性 ,但又不能局限于“经济人”。健全人格的行为选择需要超越“经济人”达于“现实道德人”。“现实道德人”是基于现实条件、从现实出发的道德人 ,他追求义与利、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超越 ,需要从社会层面建构扬善抑恶的利益和精神双重机制 ,也需要主体实现从急功近利到追求长远利益 ,从利益追求到自我实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意志,是人民意志的凝聚,那么,环境保护人民意志是如何由人民体现的?环境保护作为民主意志,是公众利益的体现,那么,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是怎样由公众体现的?在这本质统一的两个层面之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成为了一座行动的桥梁。要发起全民环保攻坚的战役,打造全民环保强势的行动。强化公众环境意识,拨扭社会环境观念,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伸张社会环保正义,由公众自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和经济相区别的评价事务的方式,同时,道德也是种选择。企业行为虽然从本质上是经济行为,但其行为后果却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或多或少带有道德评价的印记。企业非道德行为一方面源于人的自私的本性,因而具有某种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与组织环境有密切关系,不道德的环境容易把好人变成坏人;其中,企业环境的塑造最终又以企业高层人员的道德意识为导向的,因此他们的道德责任最为重大。虽然经理人员往往把非道德行为归咎于市场经济体制强制力量的,不过,我们必须看到,每个人都有自由决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道德情操乃是道德行为的最后的也是真正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既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如何激励企业采取合理的环境行为来认知和承担自身造成的"负外部性",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时采取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识别影响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订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是现代性的危机。现代性不仅使贪婪合法,而且使之合乎道德,多数人对物质财富的贪求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儒家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现当代人的理解截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对当代环境思想有诸多启示。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孔颜之乐”,则地球的生态压力会大减;借鉴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我们可找到纠正人类集体道德错误的客观参照系;“赞天地之化育”是好且正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环境技术社会化的社会调适是环境技术和社会相互适应和配合,内容包括公众环境意识调适、政府调适和经济调适3部分。从公众环境意识、政府及其经济的角度分析社会调适在实现环境技术社会化过程中的推动、促进作用,实现环境技术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