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借助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概念,对1991-2004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变化趋势归纳出该时期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子,得出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3个主成分:反映城市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福利、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反映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从而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武汉市的实证分析,发现1992-2003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不断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信息熵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徐州市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信息熵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相对无序状态发展;均衡度逐年递增,优势度逐年递减,说明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平衡状态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对长沙市1996-2006年11年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信息熵、均衡度及优势度.同时对2006年长沙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土地利用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引入信息熵值,定量描述2009年和201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近年来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及原因.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的成熟度、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政策变化的频繁度和城镇土地利用有序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信息熵理论对重庆市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计算与分析.描述区域土地利用信息熵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演变规律,并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驱动力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随时间呈不断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均质性逐渐增强.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粮食播种面积、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总人口和人均蔬菜产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熵的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全国及6大经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计算分析,近10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向均衡状态发展,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土地利用结构转换;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和制度因素是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转换的主要驱动力,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散程度造成了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的空间差异.为抑制土地利用结构频繁转换,应调整完善生态退耕政策,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南京市1995年、2000年以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和转移方向等方面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社会经济类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利用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在驱动力方面,导致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和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长三角土地利用数据集以及苏州市统计年鉴中1995-2010年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面积,转移矩阵,信息熵三个方面研究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交通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个时期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城镇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平衡。影响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中社会经济因素具体有总人口数、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口密度、GDP、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投资、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兰州市所表现出的土地利用变化问题较为突出.基于兰州市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和探讨了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区位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和线性回归预测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提出两个方案,并用信息熵、均衡度理论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兰州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变化、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变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信息熵模型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持续增加,有序性降低,集中度增强;(2)张掖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差异明显,分为高值区、低值区;(3)对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驱动因素进行测算,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6—2008年天津市变更调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产业用地分类,应用信息熵模型对天津市产业用地数量变化和信息熵变化进行分析,并具体研究各类产业用地变化对信息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集中度下降。与信息熵值相关度较高的耕地和未利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第二、三产业用地是使信息熵值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均衡度等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对安徽沿江开放城市--芜湖近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后期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城市绿地大幅度增加,城市职能与用地结构趋向吻合.该研究为今后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本文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原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城镇发展的关联性。最后,从盘活存量用地和低效用地、发展地下空间、确定差别化用地政策和明确项目用地供应时序等方面对促进江西省城镇用地科学利用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空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新增度和土地利用耗减度的计算,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运用马尔柯夫模型,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动力机制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以及进行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变化率指数对1996年以来江苏省建设用地变化及其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建设用地结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省域范围内建设用地结构趋向均衡化发展,尤其是2001年以来均衡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多样性和均衡度变化的阶段性以及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变化速率相对大小在区域间是有所差异的.最后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同区域建设用地供给方向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新一轮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和覆盖不断的变化,必然对生态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高明区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动态度、信息熵、均衡度、破碎度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承载力、生态风险对生态健康情况作差异分析。研究表明:高明区2007年以来,建设用地持续增长,园地、草地急剧减少,地类丰富,结构相对合理,城市发展后劲较足;生态用地职能不够全面均衡,连通性较差,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林地和水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7.78%和36.64%;生态承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更合镇、杨和镇、明城镇、荷城街道;生态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对生态健康的影响,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为生态健康的研究和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武汉市低碳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函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有望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结合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落实与创新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土地生态价值,保育城市土地碳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武汉市区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时武汉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其变化的四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到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借此为促进武汉市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