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城市土地配置科学化、布局合理化、使用高效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法、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淮海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与分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20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从时空分布来看,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化程度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位于区域东部及北部江苏和山东下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及南部城市;(3)2000—2015年研究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重心多数年份位于徐州,迁移方向向东向北;(4)2000—2011年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2012—2015年变异系数差距虽未增加,但依然较大;(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时间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近10年来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长速度为1.24%,且综合分值逐年攀升;(2)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化水平、人地关系、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合理增加投入,改善人地关系,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利用具有问题诊断、现状分析、模式评价和政策指导的评价方法分析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西宁市西部开发以来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1)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其优势在于从机理上考虑了评价对象具有多因素和系统性的整合性,指标值计算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评价结果数图结合;(2)单项指标显示,西宁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因素,即属于经济驱动型;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表现在城镇规模的增长,农村居民点规模变化不大;(3)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研究结论:西宁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应通过增强新增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土地资源供应缺乏、城市空间扩张受阻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城乡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熵值法,STIRPAT理论模型和面板模型,构建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效应模型,以厘清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以促进区域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利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优化,但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广西柳州和来宾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边际效应乘数分别为0.46eDIFLZ和-0.04eDIFLB,其直接跟区域当年的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水平相关;在2003—2014年间,其边际效应乘数变化不大,柳州市落于0.61~0.67,来宾为-0.04左右;城市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基本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认为柳州市产业结构具有竞争力,产业结构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应加大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化第三产业生产效率和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水平;来宾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粗放开发和利用,应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最直接的要求就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要求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及城市环境的适应性,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建立起多层次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柳州市区及下辖6县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同时,提出了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最直接的要求就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要求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及城市环境的适应性,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本文建立起多层次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柳州市区及下辖6县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同时提出了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用,为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GLS模型。研究结果:土地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1)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纳入其他影响因素后,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2)土地一级市场目前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地二级市场;(3)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土地市场化总体水平,也提高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实现途径。研究方法: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土地的市场化程度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却是失衡的,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各异。在东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短期内降为0;在中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为正且长期存在;在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效应短期内为负,而随时间推移变为正值且逐渐增大。研究结论: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是促进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但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应根据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入手,探讨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择二次综合函数来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动态调控;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对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徐州市正处于大幅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初期,土地利用状态和环境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章旨在为实现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平市为例,首先,利用土地集约度公式,对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其次,探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用机理,构建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利用回归分析和C-D函数确定变量的关系式,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利用2001—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5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仿真,并对2030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1)土地集约度在40~6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22.02%、-5.50%、0.16%、161.92%;(2)土地集约度在60~8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12.98%、-4.26%、1.12%、188.62%;(3)土地集约度在80~10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5.43%、-2.49%、1.53%、254.08%。[结论]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区面积仅占15.91%,中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22.50%,低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61.59%,说明目前四平城市用地效率低下;今后四平市应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应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预测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为实现四平市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为广西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为低度利用,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前3住为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用地弹胜系数、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状况以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其演变的因素进行研究。选取2012~201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发展3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的关联程度,找出主要的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结果表明,六年间各职能用地的面积均有所增加,2012~201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经历了“上升—下降—平稳”的演变趋势;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兰州市人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确保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似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出对策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福州目前土地为中度集约利用的结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熵权TOPSIS法,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东北地区2006—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进而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及空间集聚特征展开探究。结果表明:(1)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总体均呈上升态势,但没有城市实现理想上的同步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滞后是限制协调度的主要因素。(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间的耦合度较高,协调关系逐步优化,协调类型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初级协调,年均指数为0.543。省域协调度值由北向南逐渐递增,哈尔滨—大连交通经济带城市协调度水平整体较好,北方边缘城市带协调度有待提高。(3)耦合协调度相近的城市彼此邻近,表现出“北冷南热”的空间集聚分布规律,总体格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后土地利用生态化水平滞后于集约化水平;11个城市各时序阶段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占82%,舟山市的协调发展度全省最高为0.83。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生态化特征,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还要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