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突破已有研究将人力资本作为传统投入的局限,将其视为地区吸收能力来衡量技术显著水平的新视角,提出了一种考虑空间溢出和地区吸收能力差异的地区经济增长模型。面板数据估计结果表明,考虑地区吸收能力差异时,本地物质资本与本地产出之间呈现出U形曲线,且邻地物质资本对本地产出的正向作用更大。分地区估计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应关切人力资本投资和回报的均衡,西部地区应加快夯实物质资本禀赋以获取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和实现技术赶超。进一步分位数估计结果表明,地区吸收能力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构成部分,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扩散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成本病,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效率与技术吸收能力是影响服务业产出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计算"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伴随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文章以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效率与技术吸收能力为自变量构建了一个服务业产出效率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个地区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效率与技术吸收能力越高,则该地区的服务业产出效率就越高;清除影响企业家注意力配置效率的制度壁垒,提高企业家技术吸收能力,仍然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产出效率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外直接投资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FDI技术外溢和吸收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构造连乘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和R&D对1998—2012年长三角地区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GDP在影响长三角地区FDI技术外溢吸收能力的因素中扮演着最基础的作用;贸易开放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吸收能力;R&D和人力资本起着进一步增强吸收能力的作用,但其自身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业行业水平上对技术追赶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技术前沿面来衡量技术差距,并在控制了技术吸收能力差异后,利用面板数据估计了追赶率。在1988~1997年间,在不同行业上,技术差距的变化趋势差别明显,整体上追赶率较低;而1998~2005年期间,在整体和行业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追赶率,技术普遍地表现出公共品特性。东部地区在吸收能力上强于中西部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较小。相比东部,中西部技术水平较低,具有较大追赶潜力,可以通过提高吸收能力来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5.
汪曲 《技术经济》2012,31(1):47-52,66
利用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地区获得的技术溢出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省际技术溢出以及来自进出口贸易、FDI和ODI渠道的技术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制度因素、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综合变量通过与技术溢出发生交互作用,对地区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集技术、资金、管理与知识等为一体的复合资源,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非均衡分布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入规模大,而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规模相对较小,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结构水平低是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不足的主要原因。文章采用AHP分析方法,构建了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西部地区的十一个省级行政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投资国视角看ODI逆向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本文选取1985-2008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DI)的相关数据,从投资国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吸收能力,对我国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基于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作出了评价。归纳出影响西部各省、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如何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的引进吸收能力,提供了依据。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得出,技术的引进和吸收能力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傅强  靳娜 《技术经济》2009,28(6):5-10
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科研主体对外部技术的吸收能力,推动了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1998—2007年中国29个省市共290个观测数据,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和R&D投资两个参数,分析人力资本和R&D投资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效率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诠释地区间效率差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还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从而间接影响技术效率;R&D投资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而对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并不强。  相似文献   

10.
技术吸收能力是后发国家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现有文献对不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较少。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选取13家典型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传统企业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新兴企业;新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强于传统企业且两者差异较大;传统企业潜在技术吸收能力强于新兴企业,但是两者差距不大。拥有雄厚先在知识基础的传统汽车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低于新兴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在消化和转化环节,投入和努力程度不足。这一论断对Kim的吸收能力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We desig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linking two approaches: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spatial Knowledge Spillovers (KSs). Regions produce new knowledge, but only part of it is efficiently adopted in the economy; the share of efficiently adopted technology depends on cognitive capital. Our dataset is based on a panel of European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1999 to 2006, combining data from EUROSTAT and the European Values Study (EVS).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insufficient levels of cognitive capital hamper the capability of regions to fully exploit new knowledge. Results show that a lower regional absorptive capacity increases KS towards surrounding areas, hampering the regions’ capability to decode and efficiently exploit new knowledge, both locally produced and originating from outside.  相似文献   

12.
宋水正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21,40(11):23-34
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基于联盟组合中焦点企业的视角,构建了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位置占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对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实际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强于潜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需求视角,在分析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因素关系假设,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研究主体创新驱动力、成果特性、成果吸收体转化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对研究主体创新驱动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特性和成果吸收体转化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基础研究主体创新驱动力显著正向影响成果特性、成果吸收体转化能力;基础研究成果特性对成果吸收体转化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激励措施是影响研究主体创新驱动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外包中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包合作是代工企业获取外部知识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而代工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知识的成功转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外包中哪些因素将影响代工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研究表明:代工企业自身的先验知识、组织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外包合作方的信任水平和沟通程度、研发投入状况等与其在外包中的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两种,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绩效形成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了257份样本数据,并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的评价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在界定有关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对比了东、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并对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依据评价和比较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受到集群企业本身吸收能力影响,即吸收能力增强了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技术扩散模型阐释,中国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它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可吸收的世界先进技术集合的乘积。金融改革通过消除经济扭曲提升我国的吸收能力。如果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对外贸易扩散到中国,那么对外贸易和金融改革在增长中就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数据,我们没有发现对外贸易(出口或进出口)和金融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该结论在控制条件收敛、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分省和时间效应后成立,并在解决贸易的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将该结论和我们已发现的金融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的结果相对照,可见,与国际贸易相比,国际先进技术更可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扩散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吴晨  杨震宁 《技术经济》2021,40(4):29-38
本文将组织边界理论与企业演化理论相结合,从路径依赖视角,界定和测量企业边界依赖这个构念,分析企业边界依赖包括能力边界依赖、心理边界依赖和知识边界依赖这3个重要的理论维度,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企业存在边界依赖行为,揭示了企业边界依赖、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能力边界依赖、心理边界依赖和知识边界依赖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有利于企业取得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