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破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难题之一。本文使用2011—2015年的CHARLS数据分析了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的多维贫困指数远远高于全人口,但是贫困指数和比例已发生了显著下降,并且严重贫困人口已基本消失;养老保险的贡献下降最为显著,但身体功能、抑郁情况和教育维度的贡献率显著上升;中西部仍是农村老年贫困最为严重的地区; 70岁及以上、女性、文盲与半文盲是贫困高发群体。据此,未来应着力促进农村居民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关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完善高龄津贴补贴制度等方面,解决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确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年至2018年的四次调查数据,考察我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状况的变迁,并探究扮演兜底减贫角色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发现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34.1%下降到2018年21.3%,总体上有所改善。通过将微观数据与民政部公布的区县层面低保数据相匹配构造工具变量,发现低保救助并没有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多维贫困状态,反而对健康状况和主观感受有负面影响。但是,低保与新农保形成的制度互补显著降低了老年多维贫困的发生率。机制分析表明,低保救助会减少老人的家人陪伴,进而降低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加了多维贫困发生率。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高低保金水平,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为依据构建多维贫困减贫防贫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策效应具有短期性;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家庭消费,还能调节患病群体与健康群体之间的健康风险,减少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家庭消费。由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继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扩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建立标志着全民医保体系的确立,但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加快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首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衔接,进而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衔接,分两步走实现城乡三大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重点已由“消灭绝对贫困”转向“减轻相对贫困”,研究西部地区多维相对贫困及财政干预减贫效应对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A-F双临界值法测算2011~2021年西部地区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财政干预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多维相对贫困在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方面都有所缓解;在减贫效应方面,财政干预对推进西部地区的减贫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和发挥功效的关键是医保基金。山东省淄博市在医保城乡统筹之后,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没有将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直接接轨,同时将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沿用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中,并通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强化与改进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城乡居民对基本医保制度的主观公平感是衡量该制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本文采用有序多分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健康与公平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的主观公平感。基于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医疗保险通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显著提升主观公平感。基于平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对主观公平感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参保对农村居民主观公平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城镇居民则没有显著影响。由此,本文提出在保证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的基础上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及支付限额,完善制度设计,简化报销手续,依据城乡差异实行不同的倾斜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医改两年多以来,各地着重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分别从制度上覆盖了城镇从业人口、城镇非从业人口、农村居民和城乡困难人群,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成。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还将从人群上全面覆盖90%的城乡居民。但目前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除继续巩固制度建设和扩面成果外,必须着力加强医保管理,尤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9.
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间的差异逐步扩大,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困难也在增大。因此,一方面需要尽快实现城乡医保管理体制的统一,避免差异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要在推进城乡统筹的实践中正视差异,并努力寻找弥合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磐安县于2003年实施新农合,2008年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并纳入新农合统一管理,2013年随着新农合管理职能由卫生部门移交至人社部门,于9月起施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目前,该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下简称居民医保)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减轻费用负担、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贡献。初步的成效城乡统筹的医保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1.
刘子宁  郑伟  贾若  景鹏 《金融研究》2019,467(5):56-75
医疗保险能否有效减少贫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基于资产度量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即陷贫概率),实证分析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及其保障水平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医疗保险和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减贫效果都存在健康异质性,对健康状况差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而对健康状况好的群体减贫效果不显著。此外,本文证实了改善劳动供给是医疗保险减贫的重要中介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6年颁布的《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要依照"四原则、六统一、二理顺、四提升",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近三年来,各地按照《意见》要求,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覆盖、筹资、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急需加以改进。本文分析了原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阻断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重要议题.经典的代际传递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构建多层模型考察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弱化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对低学历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高学历家庭更为显著,对农村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因此,当前通过教育扶贫缓解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教育发展策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能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4.
快速高龄化是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数据,通过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考察了高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病残趋势、健康不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在改善老龄健康上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高龄老人长期"带残生存"的问题不容忽视,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受损对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突出;女性、农村及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陷入长期多维健康贫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多维健康贫困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政府应在提升医疗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长期照料服务和老年认知功能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15.
正国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药  相似文献   

16.
儿童健康关系到未来的劳动力水平和人口素质,是潜在人力资本的集中体现。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儿童健康。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能够通过增加儿童个体医疗卫生支出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东部地区、农村户籍、达到学龄、低收入家庭及与父母同住的儿童有更明显的健康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充分考虑儿童特性、科学划定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偿付范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洁  刘芳 《海南金融》2013,(1):77-79
海南省社会医疗保险在“提标”和“扩面”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阶段应转入质量提升阶段,推广三亚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试点经验,先行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适时再与城镇职工医保整合为单一制度的统筹思路。同时,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经办应统一划入人社部门。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系统探讨了社会保险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参加社会保险能够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考察异质性,发现社会保险对农村不同性别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考察社会保险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调节效应,发现社会保险调节了7.8%的生理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调节了10.7%的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应该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居民消费指数的联动增长机制,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整合步伐,倡导精准扶贫政策向农村老年群体倾斜,并通过宣传和教育形成关爱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氛围以提高其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是影响其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7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行运行下,医疗保险参保选择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参加居民医保降低了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参加职工医保则显著提高了其家庭消费水平;在流入地参保显著促进流动人口家庭消费,而在流出地参保则抑制其家庭消费。区分城乡户籍后发现,参加居民医保对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家庭消费存在抑制作用,参加职工医保对各类户籍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均有促进作用。从代际差异来看,参加居民医保对新生代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有显著抑制作用,参加职工医保能显著提高老生代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由此,本文从扩大流动人口制度参保率、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化解异地报销障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