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目前,中国银行业在事业部问题上,面临着“变”与“不变”,以及如何变的选择难题。尽管国际银行业推行事业部制已近30年,而且经验表明,事业部制是规避行政色彩、推动流程银行建设的一剂良方,但在中国银行业,更多的还是疑惑和观望……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国内多家银行不约而同进行高管人事的调整,工行、交行、国开行、中行、招行、建行、农行、浦发行、中信银行等相继迎来了新的领导人。从这批新上任的银行高管的履历中不难发现,中国银行业的接力棒已开始从“50后”传到了“60后”一代的手中。两代银行高管的新旧交替,体现的是中国银行业最近10年来的改革印记。10年前,上一代银行家带领着众多商业银行成功走出“技术性破产”风险的困境,顺利完成改革和转型,并建立起迄今而言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严格来讲,  相似文献   

3.
张兴胜 《中国金融》2005,(13):65-65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银行业“唱衰”和“力挺”的声音一直在交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则被普遍视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以体制创新、经营转型及技术跃升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创新阶段。如果一言总括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态势的看法,“近喜”接连,“远忧”不小,可能是最为贴切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银行业逐渐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本文在介绍了美国“传统基金会”、美国弗拉瑟研究所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作出总体评判,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招商银行成立伊始,就大胆地将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较早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率先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在国内银行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招商银行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被业内外誉为“招银模式”,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6.
老外看中国     
老外看中国01中国银行业改革成效有目共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中国国际银行会议”上表示,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和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进行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也在逐步建立。外资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关于如何提高我国银行效率的讨论热潮中,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被归结为两个: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银行业的垄断性市场结构。以此为基础,在中国银行业改革这一问题上理论界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有的主张应以国有银行的产权结构改革为突破口,有的则认为应从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性入手。本文的作者认为,产权结构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作用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而在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市场竞争也可以起到约束和激励管理层的作用。因此,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应该是市场结构改革和产权结构改革并举。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打破了对银行业多头监管的旧格局,构建了统一的银行监管框架。但机构变革仅仅提供了改革的制度保障,还需要在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技术和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真正发挥“银监会”的监管职责,促进中国银行业高效、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市银行价值管理视角的“强”银行体现于股东价值、资产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以三大价值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强银行指数”,并对全球主要银行进行评价,得出“最大不等于最强”、“世界银行业东升西落”、“中国银行业存在‘虚胖’之忧”三大结论。中国银行业“最大”却没有“最强”的症结在于银行治理缺陷、创新能力不足和国际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中国银行业以外资银行或境外投资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为基本开放形式,外资开始逐步进入中国银行业。对此,在国内金融界展开了“得失大讨论”,有批评之声,有支持之语。本文就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加以分析,并探讨了国内资金参与商业银行改制的投资渠道,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我国的银行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06,(3)
在集中了中国优质银行资产的18家商业银行吸收了总额达18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后,一场关于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投资者是与非的论战就此展开。争论集中针对两个话题来进行:其一,中国银行业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银行资产被贱卖的嫌疑:其二,中国银行业在向外国资本敞开大门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给予民族资本同等的待遇。对于前一个问题的争论,本刊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而后一个问题的实质则是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否应同步协调推进以尽快实现“内外平衡”。这一问题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是否应降低中国银行业对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也包括深化银行业产权改革,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实现商业银行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问题。更深一步观察和思考,“内外平衡”也意味着在国外银行资本大举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中国商业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本期“名家论坛”所请嘉宾均长期关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他们的阐述或许能加深读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何伟 《新疆金融》2005,(8):28-31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开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历了20多年不间断的探索与实践,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市场体系的完善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在此期间,国家为国有银行的改革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不少代价。首先从唯一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到设立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接着从设立政策性银行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然后再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接着到加入世贸组织促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可以说,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是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继续和必然。科学地总结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将对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对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战略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和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银行制度,而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制度的核心。近两年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中国银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如何超越“贱卖”的争论与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显著加速,国外银行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路径也明显转换。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贵卖”之争实质上是监管制度和金融市场差异所致。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不应当局限在银行贱卖贵卖之争,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银行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从集聚效应的角度为跨国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集聚效应对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有两方面: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特定产业的集聚效应。国有商业银行应向国际金融中心和与我国国际间经济活动往来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市场竞争呈不断加剧之势。中国本土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竞争,不断推出新产品,加快业务发展争夺市场。同时,商业银行也必须面对不断增长的各种风险的威胁。此外,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的接轨和新法规的实施,都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法律和监管压力。因此,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欺诈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课题。在前不久中国银监会召开的大型银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说:“大型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在内控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国内银行将与入境的外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这之前,中国银行业都已着手加速各方面的改革,力求打造核心竞争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建设.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着原来的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上市)与股份制银行的差异,所以经理人激励机制建设的阶段与进度在不同银行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它们试图建立长期权益激励机制的方向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汇集了金融界的大部分重量级人物,不但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领导,还齐聚了国内几大行的掌门人。在主题是“未来银行之路·变革与回归”的专题讨论中,各大银行的掌门人都在发言中表示,耍寻找中国银行业在深化改革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方,并继续探索在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总结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既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状况究竟如何,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来看,在五年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上升,特别是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而表明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参差不齐,出现了分化趋势,而且在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的主要方面仍与国际先进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需要从决定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即真正建立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培育和提升银行创新能力、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