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玉婷  周鹭  朱俊国 《经济师》2024,(3):183-185
后疫情时代充满更大的机遇与更多的挑战,大学生如何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实现高质量就业,这需要向外探索,了解市场需求,更需要加强自我成长,提升自我能力。文章基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主体性因素中分析影响了大学生“慢就业”或“不就业”的原因,并围绕“坚持一个意识,营造两种氛围,解决三个问题”提出对大学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生就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认真理性地总结分析现今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成因及后果,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防范和教育措施,对加强高校人才“出口”效率,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和谐的就业市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新渠道,为此高等教育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教育,本文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和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旨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娟  汤玉红 《时代经贸》2008,6(9):237-238
面对就业形势的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较好的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新渠道,为此高等教育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教育,本文从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和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旨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从经济学上讲,总体上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高等教育与就业的成本投入与预期产出及投资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不成比例、高等教育进一步的普及导致高等文凭优势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产生差异,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对就业吸纳能力差。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以往大学的“精英教育”势必向“大众教育”转变,如果教育质量提高与招生数量上升不相匹配,不能按照市场要求培养毕业生,那么,就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加大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扩招,社会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能否能够顺利就业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国家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大学生个体、就业市场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制约.本文从大学生个人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能力等主观因素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结构、社会就业背景、就业市场等客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64万人。而另据报道,2007年走出校门的495万大学生中有30%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社会中存在岗位空缺,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去填补;另一方面,广大的毕业生淹没在“就业寒流”中,使大学生就业“急速降温”。从某种角度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WTO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冠英 《经济师》2004,(5):97-97,99
加入WTO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将迎来“洋对手”和大量“海归”人员。同时 ,还存在着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结构失衡、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比值缩小、用人单位对在职人员“情有独钟”等现象。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苦练内功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培养创新性人才 ;切实处理好现行工作模式与就业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等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刚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就遭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雷同,造成大学毕业生同质竞争和结构性剩余等因素有关,但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就业能力低的原因,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0,(1)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基层人才匮乏矛盾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山西省X县已就业大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就业观念扭曲、薪资社保不理想、发展规划不明晰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就业观、高校教育宣传、政府选聘、政策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校企政媒联动的对策建议,为如何走出大学生基层就业困境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1.
谈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就业,我们创业。”这是时代大学生的口号。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是鼓励大学生不仅要就业还要创业。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要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市场拉动为主导,坚持全真与仿真相结合,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缓解就业压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有效渠道.目前创业的概念虽然已在大学生当中普及,但真正能实践的寥寥无几,主要存在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实践不足等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转变思想,改革方法,提升效果,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技能入手,不断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市场、就业能力以及就业教育方面的分析,探讨研究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适应市场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制度的重大变革,在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模式下,如何使我们的同学适应新的形势,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求职择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的国民教育序列中,研究生处于教育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但近几年,各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导致就业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就业形势大不如前,研究生就业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女性中的知识精英,在完成学校教育后能否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是女硕士研究生实现从"学生族"向职业化"劳动族"转换、由知识精英向社会职业精英转型的关键。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在遭遇"性别歧视"的同时,女硕士研究生们还表现出对公司企业的"单位歧视"与中西部城市的"地域歧视"。从当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关注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女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提供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时代经贸》2010,(24):294-29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从教育教学角度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只有按照“双元制”思想走“校企合作”之路,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本文从营销专业背景出发,重点阐述了“双元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施及保障,并进一步探索出不但基于学生就业而且鼓励学生创业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由“统包统分”就业模式转变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就业机制,加上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未来趋势入手,对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社会、学校、企业和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阐释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业文化培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进和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高校改进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增加,延缓了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成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造成了私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经济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模式和就业模式的不断改变,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因此,各大学院校与政府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从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着手,完善教育体系、开拓就业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