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陈扬乐 《经济地理》2003,23(2):183-186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递减和随海拔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论文选取了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城镇化水平等8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全省88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其中望城等30个县属先进类型,华容等24个县属中等类型,新化等34个县属落后类型。从现实贫困县数量和覆盖面来看,今后湖南省的扶贫重点地区为张家界、邵阳、湘西和怀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 的困境 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无论是从经济总量、 人均GDP还是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东部发达县 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2002年全国2100多个县 (市)GDP平均规模28.2亿元,县均地方财政收 入1亿元,人均GDP为5900元;而甘肃全省县 均地方财政收入0.87亿元,人均GDP为4500 元。与全国相比,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 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 比差距更大。全省县域经济在全国位次仍然偏 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量小,竞争力弱的 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相似文献   

3.
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选取41个指标,通过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对辽宁省58个市(县)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市(县)无论总体,还是人均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在"五点一线"战略背景下,辽宁省要想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达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既需要辽宁省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又需要政府部门实施全面的差异化政策,诸如重点扶持落后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市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  相似文献   

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舒 《广东经济》2006,(9):50-51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广东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趋优、经济实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县域经济总量小、“三化”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外向度低、综合竞争力薄弱等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以河源市为例,所辖5个县均属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5个县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排名虽靠前,但总量偏小、排名靠后。在全省67个县域中,生产总值50亿元以上的有31个,河源没有1个。5个县中经济总量最大的龙川县,生产总值47.5亿元,在全省排…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广东GDP总量为16039.46亿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4343.1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6.87亿元。充分表现出了广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形象。但广东县域经济却发展落后,县人均财政收入156元,比全国县人均219元低29%,还有66.2%的县(市)的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于广东总体经济实力而言,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县级财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刘杰  黄玉琛 《经济论坛》1995,(21):35-36
清河县地处河北省黑龙港流域,80年代初期是全省18个落后县之一,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先进富裕县。1994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9元,位居全省前列。清河的崛起,不仅使清河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更重要的是为我省发展县域经济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清河这一典型例子的解剖,从中寻求出一些发展县域经济的规律性东西,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玮 《经济》2002,(11)
从2001年湖北64个县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湖北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科学界定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陕西83个县(市)为样本,对其2011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了总体评价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整体呈现"关中中等偏上,陕北两极分化,陕南中等偏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辖行政区为单元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市、省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发展后劲。近年来,保定市各县(市)经济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河北省内的先进县(市)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保定市22个县(市)的人均GDP平均值仅为9035元,远低于河北省各县(市、区)人均GDP的平均水平(14278元)。根据“2006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保定市22个县(市)在河北省140个县(市)中经济排位进入前50名的只有涿州、高碑店和定州3个县(市),排在100位以后的有10个县(市)。保定市排位最前的涿州为27位,最后的唐县为135位。排名结果说明,就整体而言,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推进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构建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辽宁省75个县(市、区)为例,通过熵权法测算老年宜居环境质量,运用AicGIS和GWR等方法,刻画2008年、2011年、2015年辽宁省县域单元老年宜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辽宁省县域单元老年宜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的空间;各县(市、区)老年宜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特征;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人均GDP是影响老年宜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9—2010年新疆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熊筱红 《经济地理》2002,22(4):455-459
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点,接着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区域环境因素的定量分析,得出:河南省各县(市)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2000年区域环境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在各因素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消费水平、尤其是农业人均纯收入对乡镇企业发展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准确判断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是制定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以河北省为例,使用17年实际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研究该省136个县域经济发展的σ-趋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县域间地理相关性特别是经济相关性后,σ值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典方法在σ-趋同计算结果中存在严重偏误,会导致对发展差距的误断。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特别是经济相关性矩阵的运用,可以显著矫正经济发展差距经典测度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龚胜生  陈云  张涛  张正杰 《经济地理》2020,40(2):23-30,51
预期寿命是反映人口寿命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中国1990—2010年市域、县域两个尺度的预期寿命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对预期寿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累积影响强于即时影响;人均GDP超过3000~5000元后,其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开始出现边际递减效应;人均GDP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增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均GDP对预期寿命的贡献率要小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因此,今后东部地区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途径进一步提高预期寿命,西部地区则应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努力提高生活水平,以尽快缩小与东部地区预期寿命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仇方道  朱传耿  孔令平  单勇兵 《经济地理》2004,24(4):468-472,476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19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省域内南北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文章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L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分析了差异成因,提出了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红  丁嵩  刘光柱 《经济地理》2012,32(7):30-3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运用ESDA-GIS方法对1997—2010年处于全国经济边缘的广西区内空间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其县域经济已初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但总体空间集聚水平仍较低。在局部差异方面,高—高类型区集中在桂南县域及柳州、桂林中心城区,低—低类型区集中在桂西及桂中县域。受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边缘省区内核心—外围结构显著。经济热点区在保持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向桂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区集聚的趋势。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空间关联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快速跃迁,增长的空间差异缓慢缩小。进而,从历史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开放开发政策和空间邻近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边缘省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因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