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在闭环供应链中,选择合适的联盟可以帮助制造商更好地从事绿色产品制造活动。针对考虑产品绿色度的供应链联盟问题,文章利用博弈分析技术,分析集中决策(C模型)、分散决策(D模型)、制造商与零售商联盟(MR模型)和制造商与第三方回收商联盟(MC模型)等4种模型下的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并比较分析不同模型下的最优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了绿色偏好系数和研发成本投入系数对决策中的最优解的影响。结果发现,集中决策模型下的联盟最优,而制造商与零售商联盟优于与第三方回收商联盟。  相似文献   

2.
考虑回收补贴与碳交易双重政策下由电池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汽车动力电池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构建由生产商主导的集中定价决策模型与分散定价决策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量化分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质量门槛、回收补贴、动力电池再制造碳排放量三种因素对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决策能够带给消费者更低的购买价格和更高的回收价格;梯次利用质量门槛、动力电池再制造碳排放量的降低均会带来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比值提高;回收补贴的升高会带来回收价格、供应链利润以及回收价格与销售价格的比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回收再制造逆向供应链中定价契约协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分散式决策、集中式决策两种情形,分别构建了产品回收量与回收价格和回收努力同时相关的逆向供应链决策模型;并通过二部定价契约和回馈与惩罚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逆向供应链实现了协调,避免了"双重边际加价"所导致的利益损失,使得整条供应链的总利润与集中决策下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4.
构建由原制造商主导和第三方回收商负责再制造的逆向供应链模型,通过斯塔克伯格博弈理论分析碳税、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和碳减排专利在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对该逆向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分散和集中决策下,碳税和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均可促进供应链碳减排;分散决策下,碳税可以降低碳减排专利使用价格、增加再制造商产量,但未达到最优碳减排效果;当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偏好水平大于再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率时,集中决策下各成员共同研发、使用碳减排专利,供应链产量增加且倾向于销售再制造品,利润提高,碳减排效果提升。因此,可通过设计契约,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使供应链总利润增加、碳减排效果提升,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8,(3):80-85
本文旨在研究信息分享对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的价值影响。采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分析,比较信息分享前后供应链各方绩效的变化,得出不同回收模型下信息分享的价值;并考察预测精度、努力回收成本参数和回收支付水平等对零售商信息分享决策的影响。最后从供应链、零售商和制造商决策角度给出建议: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零售商应努力加强供应链的整体协调性,并提高信息预测精度,增大信息价值,进而提高供应链利润;零售商选择回收行为不经济,分享信息会进一步恶化供应链绩效,制造商应选择回收并主动分享私有信息,提高供应链绩效;制造商在信息精度较低、回收努力成本加大时,则可通过适当提高回收支付水平,选择第三方回收,确保自身和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6.
刘诚  龚玉燕 《物流技术》2013,32(2):247-249
将回收的废旧品分为可再制造和不可再制造两类,考虑市场需求是随机和政府激励的作用,研究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利润模型,得到了各节点企业的均衡解,考察了政府的激励作用对第二类废旧品回收的影响,发现分散决策下系统的利润要低于集中决策下系统的利润。因此,设计收益-费用共享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协调,使协调后的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关于退役飞机回收与处理仍未形成完备体系的问题,从理论出发建立了由航材制造商、飞机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构成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通过博弈论研究分别由航材制造商、飞机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主导以及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回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分散决策下处于领导地位的供应链决策者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决策,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益下降;而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共同决策,因此供应链系统可以在集中决策下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优势。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权力结构与模型参数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熊文  周石鹏 《物流科技》2008,31(6):105-107
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以产品批发价和回收转移价格为制造商的决策变量,市场回收价为回收方的决策变量,对不同回收模型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到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最终利润,并进一步对不同回收成本下制造商的最优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岩  顾巧论 《物流科技》2024,(3):96-102
针对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心里预期价格比较确定是否购买产品的情形,建立不同回收模式的博弈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预期和不同回收渠道对制造/再制造供应链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和制造商总会随着参考价格因子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变化调整价格来接近消费者预期,且参考价格因子越大,零售商利润越低,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越高;当渠道间竞争激烈时,消费者预期对供应链整体利润是有利的;同时渠道销售成本的增加会损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此外,我们与没有回收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回收再制造可以使得企业获利,且制造商回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查慧婷  张燕 《物流技术》2021,(1):102-107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将渠道竞争和产品的低碳性能引入消费者的非线性需求中,通过构建制造商为主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碳排放水平和成员利润,并采用价格折扣-成本分摊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下,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均会造成碳排放水平、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降低;集中决策下的直销价格大于分散决策下的直销价格,集中决策下的零售价格小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价格。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以上结论和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不同回收模式下政府干预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采用Stackelberg博弈法,分别构建政府多策略干预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为回收主体的两种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并对比分析分散决策和联合决策情形下政府补贴和碳税干预策略对两种模式回收主体、其他供应链参与企业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研究算例分析表明,分散决策下,两种回收模式中,零售商为回收主体下社会总福利更高;联合决策下,社会总福利较分散决策时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存在偏好的背景下,研究了由一个绿色制造商、一个普通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的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中的运营机制问题,并分析了绿色减排投资系数、消费者偏好以及价格竞争程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造成的影响,并得到供应链成员的利润、零售价格、批发价格、绿色水平和绿色投资系数负相关,与消费者偏好系数呈正相关。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的价格竞争对零售商有利,却对制造商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单一制造商与单一第三方回收处理商(简称回收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回收商为制造商提供回收拆卸以及增值服务。通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首先研究回收商回收拆卸服务,分析了回收定价、回收努力程度、拆卸处理转化率等决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值服务对供应链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提高回购价格,将激励回收商的回收处理行为;可拆卸处理程度较高的产品制造商更加乐于接受回收商的增值服务,制造商较高的基本支付是激励回收商回收服务行为的必要条件,否则,回收商将缺乏动力产生懈怠。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产品单向替代和碳税政策,考虑由单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制造商生产两种碳足迹不同的替代产品,建立了以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单周期博弈模型,分析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两种产品的最优零售价和制造商碳减排水平.研究表明,碳税设置在合理范围内时才能起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集中决策下减排量最大并能有效提高供应链利润;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和低碳偏好的增大会使两种产品的价格增大,减排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王瑾 《物流技术》2014,(15):382-384
通过构建闭环供应链针对不同结构成本的决策模型,并对不同规模经济结构和不确定环境下四种回收渠道方式对成员决策的影响做了定量研究和对比分析,结合具体的实例和采用数值仿真软件得到不同回收渠道下最优决策中各决策变量均衡解,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济情形零售商式回收渠道效果最佳,利润最大,而对于不经济情形制造商自回收效果最佳,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丁雪峰  郑浩昊  谢五洲 《物流技术》2010,29(13):133-136
首先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定义了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率,得出回收投资收益率越大,闭环供应链的利润越大;根据回收投资收益率的定义和性质,指出闭环供应链可以通过降低再制造成本来提高系统利润。最后在闭环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情况下,设计了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协调合同,得出协调的空间随回收投资收益率增大而增大,最后用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7.
考虑回收商公平关切与制造商创新投入问题,分别构建公平关切和创新投入与否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并针对回收商不利不公平厌恶设计基于成本分担的供应商前向整合契约,探讨公平关切程度、创新成功率和成本分担比例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回收商对公平的关注是回收系统内部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利己损他”行为。创新成功率的提高,有助于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增长,但供应商“搭便车”的行为不利于制造商创新和供应链长期稳健性。当公平关切程度和成本分担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基于成本分担的供应商前向整合契约不仅能避免回收商“利己损他”行为,约束供应商“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还能进一步优化决策模型,实现供应链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定义了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率,得出回收投资收益率越大,闭环供应链的利润越大;根据回收投资收益率的定义和性质,指出闭环供应链可以通过降低再制造成本来提高系统利润.最后在闭环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情况下,设计了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协调合同,得出协调的空间随回收投资收益率增大而增大,最后用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具有公平关切的情形,研究由制造商主导的三级供应链成员及整个系统的差别定价最优决策。分析了零售商以及第三方回收商公平中性和公平关切两种情形的决策模型。研究发现:零售商以及第三方回收商的公平关切行为最终会造成各自利润的损失,并且对整条供应链利润也是不利的,而这样的公平关切行为对制造商来说却是有利的。同时当公平关切程度较弱时,对整条闭环供应链系统是不利的;而当公平关切程度较强时,对整条闭环供应链系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把产能作为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制约条件,研究了制造商处在领导地位的闭环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当产能充足时,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利润与产能尢关.只是与再制造成本节省、回收难易系数、原材料制造成本等因素有关;当产能不足时,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利润随产能的增加面增加,制造商要增加利润必须扩大产能,最后利用产能的影子价格给出了产能投资的单位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