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金融》2006,(12):1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之时,这标志着WTO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对世界全面开放。《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开启了金融全面开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腾飞的一年。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有17家外资银行成立外资法人银行,这些外资银行涵盖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国际性金融机构。汇丰银行也成为首批在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之一,开始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业务。同时,中国金融业的投资也已经开始。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内银行开始与外资银行开展合作,这也有助于推进全球趋势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记者:2007年4月,第一批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成立。相信整个世界都在期待中国银行业有进一步地开放、更进一步地开放,请您谈谈外资银行本地注册的重要性,以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孙晓磊 《中国外资》2007,(10):50-51
<正>陆续开展本地注册法人银行、开展内地居民全面人民币业务、率先提交外资银行人民币借记卡发行申请等业务。作为香港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东亚银行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突然加快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步伐,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成为首批获准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那么,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1日,根据WTO协议,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2006年8月银监会向部分外资银行下发《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新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年底全面放开之后,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将可以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而没有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则只能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二、准许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发行银行卡,而不具备此资格的外国银行,不能在中国发行银行卡。目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共有103家,在我国设有法人机构的只有14家,其中只有7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从短期看,开放后外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家在政策上充分利用WTO游戏规则,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给我国银行业提供宝贵的时间来改善我们的业务结构和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从长期看,我国的银行业必然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必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6.
1.<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银行业全面开放 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年12月11日正式生效).<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登记和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7.
1979年,中国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受理境外信用卡在中国内地交易结算业务,外资银行的身影出现在中国银行卡发展史上第一批拓荒者的队伍中。2007年6月,银监会启动了向外资法人银行开放银行卡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首张外资银行人民币借记卡就正式面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其中多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发行了借记卡。  相似文献   

8.
1979年,中国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受理境外信用卡在中国内地交易结算业务,外资银行的身影出现在中国银行卡发展史上第一批拓荒者的队伍中。2007年6月,银监会启动了向外资法人银行开放银行卡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此后不到一年时间,首张外资银行人民币借记卡就正式面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其中多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发行了借记卡。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4月2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4家外资银行正式开业;5月份,又有3家外资法人银行--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批,另有5家正在改制筹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8,(3):9-9
近日,银监会召开了2008年第一次外资银行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在华50家外资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及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强调,银监会将继续贯彻在华外资银行法人化导向政策,有效实施风险隔离,防范境外风险传递到境内机构。截至2007年年底,已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各项主要业务占在华外资银行的比例已达到或接近70%,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市场格局实现了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1.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11):35-36
花旗银行.CN、汇丰银行.CN、荷兰银行.CN等数百个中文.CN域名已被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50余家外资银行保护注册,其中16家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已陆续开通“香港东亚银行.CN”、“星展银行.CN”、“恒生银行.CN”等中文域名,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网络银行争夺战正在升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一年,总是被人们赋予某些特殊的涵义,今年仍不例外. 在2006岁末京沪两地的金博会上,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高调亮相,欲与中国本土银行试比高.2006年12月11日,这是中国金融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兑现了5年前加入WTO时的承诺,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金融市场上中外资银行的同台竞技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3.
要闻回顾     
12月24日中国银监会批准9家外资银行将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法人银行,这9家银行是: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9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注册  相似文献   

14.
首先,<条例>在兑现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与保护国内银行业及防范银行风险上寻求一种新的平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使得在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又可保护本国银行业及居民的利益.<条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国民待遇原则和外资法人银行的导向政策.这样,既可全面兑现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可保护本国银行业及居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香港特区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东亚银行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突然加快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步伐,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也成为首批获准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那么,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东亚银行的竞争优势在哪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进一步开放,东亚银行又会用怎样的举动去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11日为中国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从这一天开始,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标志着中国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以及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使中、外资银行真正“短兵相接”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赖斌 《国际融资》2007,76(2):22-24
记者:1858年渣打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分行,目前有11家分行、6家支行、3家代表处和1800多名员工,参股渤海银行19.99%股权,并在2006年最后一个月,成为中国首批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请问渣打为什么最终选择成为法人银行?成为法人银行后,发展模式和以前有何区别?和其他非法人外资银行比较,渣打银行有什么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紧随其后,中国银行在香港和内地先后上市,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A+H股同步上市.从各大银行重大的股改措施,到纷纷的海外上市,都为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派兵布阵,体现了中国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人世后,外资法人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对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间在华经营的16家中资上市银行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各自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外资法人银行。现阶段在华经营的中资、外资银行仍然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来提高其经营绩效,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对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说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外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金融     
《首席财务官》2012,(12):18
外资银行将可托管基金业务10月31日,证监会就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可参与基金托管,国内的基金业务正式向外资银行开放。根据征求意见,将允许符合有关审慎监管要求并具备一定资质条件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在获得基金托管资格上享有与本国银行同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