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工业改革正好为经济学家关注和考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以及改革政策对生产率变动的不同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在1978年开始的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彻底地改变着它的工业部门面临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并不断造就着一个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制造业部门。新的和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在竞争中不断获得了高速增长和扩张的机会,使得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改善主要依赖着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它的活力。中国工业改革的成就不是挽救了国有企业,而是收缩了国有企业部门的"战线",诱致了一个非国有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工业改革正好为经济学家关注和考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以及改革政策对生产率变动的不同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在1978年开始的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彻底地改变着它的工业部门面临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并不断造就着一个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制造业部门.新的和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在竞争中不断获得了高速增长和扩张的机会,使得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改善主要依赖着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它的活力.中国工业改革的成就不是挽救了国有企业,而是收缩了国有企业部门的战线,诱致了一个非国有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湖南省经济主要是依靠农村廉价劳动力不断涌入城镇,进入大型企业工作,从而通过劳动力扩张这种方式来实现增长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资本的深化,原始的资本广化发展方式很难再维持湖南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这时伴随着大型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显现出来的动态规模效益就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湖南省的企业按要求可分为工业和非工业部门,以及工业部门内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部分。通过纠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部门之间动态规模效益的大小以及稳定性,从而得出:在湖南省中非工业部门显现出较大的动态规模效益,在工业内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动态效益几乎一样大。因而,湖南省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持续增长,就应该扩大非工业部门企业的规模,促进其外部效益的彰显;同时,在工业部门内部要加大非国有企业的投入,从而实现投入产出比最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相似文献   

6.
产权制度约束下的非国有企业资金供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假定资金边际生产率非均衡的条件下,分析了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供给的二元结构,以及在二元结构中资金不断地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国有渗透到非国有企业这个资源再配置过程。由于非国有企业资金供给状况变化是一种帕累托改善,所以,结构的一元化得到顺利进行。它经历了因政府管制而受限制,因政府默认而非正式地进行和因政府允许和鼓励而得到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实质上是资金不受产权制度限制,可以在边际生产率不同的非国有与国有企业之间配置自由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李海青,琚华琴近些年来,非国有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却出现了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拿工业部门来说,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78年为77.6%,1985年...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过快和过早去工业化的迹象,本文从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视角,利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数值模拟和计量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理论上,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慢于工业,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将扩大,导致劳动力去工业化速率加快;且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存在使得劳动力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结构性减速效应。服务业部门生产率加快提升,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将会缩小,从而减缓去工业化速率和降低结构性减速压力;工业部门生产率提升尽管会扩大部门间生产率差距从而加快劳动力去工业化,但在长期中起到均匀化经济增长速率的作用。(2)利用2001—2018年中国省级和城市级面板数据的计量实证分析发现,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存在导致劳动力去工业化的效应在全时段样本下显著,但劳动力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效应仅在2009—2018年区间样本下显著,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部门间生产率差距及其导致的劳动力去工业化相关。(3)赶超成功与失败国家的经验比较也表明,工业与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与协调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跨越后实现持续赶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黎伟 《生产力研究》2012,(6):175-176,253,261
文章借鉴Feder非均衡模型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反映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工业部门比非工业部门边际生产率更高,工业部门对非工业部门存在正的外部性,将更多的资本、人力等资源配置到工业部门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在"抓大放小"和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还是最差,投资效率比民营企业低43%,国企改革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内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构建工农业内生增长模型,考虑了工业与农业生产率差异和工农业溢出效应,分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工业部门资源配置优势以及全社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业部门因其生产率优势、溢出效应而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农业发展滞后也会限制工业资源配置优势扩大;同时,全社会经济增长受工业增长、工业对农业溢出效应及农业增长共同影响。因此,工农业既存在资源竞争,又存在协调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共债务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敏  曹婧  毛捷 《经济研究》2022,57(1):107-121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利用 1 999— 2 0 0 1年最新的企业调查数据 ,分析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其生产效率和就业吸纳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工业结构越来越符合中国的资源和要素禀赋 ,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不断发挥。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增长 ,不仅提高了中国工业的总体效率 ,而且为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振兴和改造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过程中 ,应将大力发展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突出地位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增强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现有文献对我国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幅度的判断存在分歧,有人认为经济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得到持续增长,有人认为其生产率增长至多为零。本文运用对769家国有企业1980-1999年间的调查数据,用时间参数法对样本企业的生产率长期变动趋势进行测定,发现除个别年份外样本企业的生产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并且不同规模的企业生产率水平和增长速度不同,尽管大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生产率水平高,但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率增长速度要快于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6.
实证分析与合作研究———兼评《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比较研究》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林青松、杜鹰教授主编的《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以下简称《工...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缓慢,产业和总需求分析框架失灵。本文从供给侧动力和非正规金融入手,研究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运营资本的关系。本文利用1999—2013年非上市企业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运营资本对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但是,这种关系只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成立,对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进一步引入融资约束机制,论证了运营资本是中国非国有企业突破融资困境、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金融中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导 言中国工业改革的中长期效应之一是工业部门的统计利润率在改革后时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特别是国有工业部门的财务表现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更加恶化 (见图 1 ) ① 。因为部门利润率是“平均利润” ,所以从经济理论上说 ,利润率的持续下降应该主要是因为部门的“边际利润”下降得更快。现有的理论解释主要是通过经典的工业组织理论的“进入 -竞争”范式来说明边际利润的下降趋势的。其基本解释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非国有企业 ,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使市场竞争大大加剧 ,竞争必然动摇国有部门的垄断地位 ,从整体上降低国…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业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工业部门组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工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之间的联系日趋广泛和密切。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恰当的比例是工业高速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建立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工业部门结构是一种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逐步实现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对进一步完善国家、地区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都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信息化与信息产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常认为,工业化是指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