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规模、效率的提高是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国内研究集中在检验地区金融的相对规模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我国省际间的金融深度和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在我国只有金融市场化水平存在着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特征,金融深度只存在条件收敛的特征,即在具有相同的法律环境、人力资本等结构性特质的地区间出现收敛现象,而且政府干预程度在金融规模和效率间存在权衡取舍关系。  相似文献   

2.
规模、效率的提高是金融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国内研究集中在检验地区金融的相对规模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我国省际间的金融深度和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在我国只有金融市场化水平存在着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特征,金融深度只存在条件收敛的特征,即在具有相同的法律环境、人力资本等结构性特质的地区间出现收敛现象,而且政府干预程度在金融规模和效率间存在权衡取舍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研究了我国省域金融成熟度的空间相关与区域收敛性问题。基于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各省2001~2010年金融产业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β收敛进行分阶段探索。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在开放过渡阶段呈现显著的β收敛特征,地区差异在减小;而在全面开放阶段,呈现显著的发散特征,地区差在增大,金融开放加大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σ收敛且表现出显著的β绝对收敛,在控制了农村地区存贷款市场规模、农村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变量后,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着β条件收敛。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收敛,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以上研究结论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和各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磊 《北方金融》2022,(2):55-60
为揭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区域异质性与动态一致性,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省级层面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异质性的大小、结构和变动趋势;使用绝对收敛模型和条件收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动态一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区域间总体差距在缩小,但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地区差异基本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直接表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和正向空间外溢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提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层面,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方面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多个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并使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否呈现缩小态势,即金融发展是否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增长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初始值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省际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的递减态势;从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收敛特征和一定程度的条件收敛特征。本文建议,一是逐步调整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给予各地区平等的金融发展条件,加快金融发展的收敛进度,实现金融均衡发展;二是根据各地区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金融业态进行有差异、有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人均存贷款额、金融相关比率、变异系数对1978-2006年间中国省际以及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度量,并用α收敛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该阶段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显著扩大,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究其原因,基于制度安排对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性影响,本文就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关联性作了探讨,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应该为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性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2003~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保险业纳入测算金融排斥指数的指标体系,采用σ收敛和空间计量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排斥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金融排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较严重且差距较大;与2003年相比,2012年金融排斥指数均值仍为0.69,说明目前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中国地区间金融排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影响各省金融的平衡发展,从而加大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深化商业保险服务和重点发展排斥程度较重的地区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 PS 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背景下,以1998~2015年江苏省35个县(市)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农村金融效率。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整体水平不低,农村金融综合效率有效主要源于农村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综合效率无效主要由规模不经济性引起,且受外部环境制约明显。从截面看,金融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农村金融效率表现出由南至北依次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农村金融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全体、苏中和苏北样本中均表现为绝对β收敛趋势,但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效率收敛趋势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协调区域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层面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自主创新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对自主创新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2)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增强,金融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均对自主创新具有显著递增的促进效应,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反而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降两波动一稳、总体上升"的态势,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地区来看,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且收敛速度高出全国水平;北部沿海地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在增加.对条件β收敛而言,除南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作用下和西北地区在技术进步作用下条件β收敛系数不显著,其他各区域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下均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8.
评价金融发展之金融知识资源的支持效率,需要全面评价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从多角度分析效率影响因素,这才有助于全面厘清金融知识资源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总体上看,我国半数省份的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较好,平均技术效率高于平均规模效率;我国金融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于金融发展;部分省份金融发展的金融知识资源支持效率不高是由规模效率不高导致的;经信委主页的反向链接数、区域金融学术成果等对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2021年省域层面门槛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不同维度金融发展水平下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存在单门槛效应,在适当的金融规模和合理的金融结构下,银行利润增长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规模或金融市场规模占比过大,银行利润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金融效率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金融效率的持续提升,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金融发展中往往存在着金融规模、结构、效率发展的非协调发展,从而制约着金融功能的发挥.以金融规模、结构、效率的相关评价指标对贵州省2009~2013年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利用SPSS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回归,结合协调性测度模型对贵州省金融规模、结构、效率进行协调性测算,结果显示金融规模、结构、效率在2009 ~ 2013年间协调性较好,且趋向于更加协调;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相互发展的协调性较高,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互发展的协调程度次之,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的相互协调发展程度较低.根据现状考察和协调性测算的结果对贵州省金融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