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土地利用功能演变驱动机制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 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其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缺乏微观、宏观与微观尺度相结合的应用;评价方法较单一;精细化空间分析、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不足。结论 多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比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机制的辨析、多方法配套分析和多学科结合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打分法、实例验证法。研究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对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3个效益有机结合程度进行评价,符合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要求;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本文在详查数据基础上,对焦作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转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6~2008年焦作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0%。园地的单一动态度的绝对值最大,达到5.87%。焦作市转型后的宏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微观土地利用都体现了节约集约和构建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黄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提取了20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黄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最后,分别从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试图为我国工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方法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应用AHP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咸宁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以及土地利用总体水平等方面对成宁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咸宁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亟待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总体水平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具有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目标分解的双重作用,保证了综合规划长期战略与日常土地管理之间目标转换。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综合规划指导》的解读,对土地利用分区管制的组织、实施、评价,及其与土地分割和规划土地用途的衔接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政策实现了综合规划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转换,同时保证了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分割、规划土地用途之间的一致性。这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日常土地管理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目的:通过泰安市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3方面30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1990~2001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研究结论: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对土地利用过程进行评价,并且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万州区1997-2003年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情况,评价其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来的影响。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24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各指标的评价分值,进而评价近7年来土地资源利用的水平。通过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万州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转变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特殊经济区域,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程度5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区域对比法评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脱钩理论的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为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脱钩分析的方法,对2007~2015年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的状态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规律。[结果]在2007~2015年期间,脱钩状态表现为先由不理想状态变成理想状态,再变成不理想状态,又变回理想状态,总体脱钩状态指数呈"M"型分布。在此期间,非农GDP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这说明影响脱钩指数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某些年的脱钩指数呈现理想状态,这说明没有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保持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谨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严格执行,并且进一步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并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数是从土地承载力、生态安全等角度考虑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本文通过对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内容的分析,构建指标体系,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开发利用结构状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金融信贷安全四方面对我国31个省市土地资源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2015年国内外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6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领域,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等是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热点,此外,国内学者还关注土地资源基础理论、土地资源分类与调查、土地资源评价等,国外学者对此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规划领域,国内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分别偏重社会经济宏观驱动因素与具体微观驱动因素,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注重编制技术优化、规划实施评估及规划协同,国外学者则注重规划理论、规划原则及政策属性的探讨。研究结论:创新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细化土地资源本底要素研究;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分类与调查方法体系;开展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优化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加强农用地数量质量研究,深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研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促进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作用等将是2016年及未来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出发,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主要从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资源环境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对该市从2000年到2004年土地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纵向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在加速提高。针对评价结果,文章对重庆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热点研究问题,通过对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价值进行研究,为江西省土地规划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查阅的方法,利用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结合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变化,分析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相应变化。[结果]近年来,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程度高、多样性指数中等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ESV值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在减少;对单项生态系统价值分析,水源涵养在江西省农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结论]2009~2016年江西省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出现了降低趋势,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在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系统,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研究表明征地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等共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各形态对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投影寻踪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经济增长、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隐性转型及各形态存在空间关联性;(2)耕地空间位置相邻性导致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还产生了影响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即本县域农业经济增长1%,相邻县域农业经济将会增长0.28%;(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各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高于隐性转型各形态,显性转型中耕地数量形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分别占到总效应的96.47%、34.97%。研究结论:应在合理配置各类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开展县域间耕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耕地利用转型各形态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highlights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Peninsular Malaysia. Since rational land use necessitates consideration of alternatives in relation to the natural potential of the land,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land resource inventory based on soil suitability and land utiliza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land us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public sector land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he author gives a review of current land use policies and concludes with possible alternative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工业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了解和掌握开发区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助于指导产业布局,提升开发区竞争力.本文选取辽宁省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业企业用地为评价单元,以2008年为评价时点,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得出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介于1.71~152.30%,各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显著,大部分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