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构建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31个参考因子,对江门市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江门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江门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学考量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关注重点。以鄂西北山地丘陵区的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在生态安全导向下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襄阳市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襄阳市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一般,生态安全水平处于"预警"状态;2不同生态效益目标条件下,可得到多个不同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优方案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状况、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个因素的结果;3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符合襄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内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内江市2008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内江市未来三年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预测.针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基本...  相似文献   

4.
从土地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和园区内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大结构的土地利用规模状况;同时,评价分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状况;最后,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引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简称农业开发区 )内的土地利用系统是由农业开发区这一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类型构成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包括非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若要对该种类型的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需要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更需要综合分析农业开发区内非农业和农业用地的整体特征。对此,笔者在对济南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研究中试将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系统看成一个整合系统来分析考虑,将该系统分为土地层、土地利用方式层、社会经济层、资源环…  相似文献   

7.
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为依据,从生产的稳定性、资源的安全性、生态的保持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等五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的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在资源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原理,参照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选择了31个因素为参评因子,建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1年,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经历了从初步可持续利用、基本可持续利用到可持续利用的不同阶段,并不断向更高阶段演变,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协调度在波动中趋于上升,协调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不可逆性)、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然后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在研究方法、评价标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南省的区域特点,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指标系统的河南省土地可持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是河南省土地利用处于中等可持续水平;对影响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耕地短缺、经济水平不高,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影响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不仅可以引导政府和企业法人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建立农地流转的补偿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保护和科学管理耕地资源,解决人均耕地少的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既满足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又保障粮食安全对一定数量耕地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必须转变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模式,逐步向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化,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议甘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甘肃土地资源特征和评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立法、条例和经济手段 ,鼓励持续利用土地 ,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 ,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达到利用和保护沃土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矿业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发展生态文明”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矿业城市发展生态文明,有利于推进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矿业城市转型。面对持续扩大的矿产资源需求和日益深化的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从优化国土开发空间,集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实施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生态环境管理,深化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持久性化学物污染协同防治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促进生态文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总结2022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研究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农地确权与流转、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绿色低碳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生态修复等科学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非正式制度与土地产权保护、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制度改革评价、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整治、自然资源治理与信息技术革新等问题。研究结论: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战略需求,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绿色低碳利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等相关研究问题及选题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人地矛盾将长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环境健康的瓶颈:工业化城市化使部分耕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耕地面积与人均粮食快速递减,耕地低效利用、掠夺式经营广泛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侵蚀着土地生产力、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耕地资源锐减,人地矛盾愈加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该区耕地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对策,包括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大土地执法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以昆山市为例,分析了其土地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昆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先进经济形态,土地资源作为一利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从土地资源的特性入手,在深入分析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