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省际交界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较为特殊的区域,且易被边缘化和遗忘的角落,其对全面统筹解决贫困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省际交界区研究并未蔚然成风,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对省际交界区的内涵和空间范围并未形成有效的统一性.本文尝试从边界与省界的内涵着手,深化理解省际交界区的概念,并有效区分省际边界区、省际边缘区、省际结合部等概念,进一步对省际交界区空间范围进行有效界定.  相似文献   

2.
以居民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费为视角,利用地级市人口数据构造了30个省份人口集聚指标——省际蔓延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省级层面的人口集聚有助于直接缓解雾霾污染,但人口过度向省内中心城市集聚却不利于缓解雾霾污染;人口集聚将通过生存型消费各构成项间接影响雾霾。其中,人口集聚引致的食物消费增加会间接促进雾霾污染减少,但人口集聚引致的衣着、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的增加却会间接加剧雾霾污染,衣着、交通通信消费与雾霾之间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由人口集聚引致的生存型消费项的变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因此,从人口与消费综合方向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有助于防治雾霾。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效益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经济效益是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占用、投入、耗费与成果产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基本目标之一。所以如何全面、客观、综合地分析、评价、比较各省 (市 )的旅游经济效益 ,为各省 (市 )旅游业发展规划指明方向变得十分重要。由于旅游经济效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评价旅游经济效益的指标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为了科学、客观地对各省 (市 )的旅游经济效益进行分类、比较 ,避免传统分类方法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现状、原因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一体化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而省际贸易壁垒则是阻碍其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的特点是总体上很高,但存在下降的趋势。从原因上看,历史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因素都有。省际贸易壁垒扭曲了价格,阻碍了分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入手加以改革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在碳排放模型框架内,利用测算的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设定多种模型形式考察了各种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较大;同时,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测度中部六省2000、2005和2010年的工业区域分工强度、行业专业化强度、合作潜力和空间联系强度,探讨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导致的空间联系变化.中部六省省际工业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均呈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山西工业分工程度较低,湖南、河南较高;湖北省际合作潜力最强,山西省际产业间合作潜力较弱.中部六省省际空间联系逐步增强,湖北与其他五省空间联系最强,山西最弱,但其增长最快.中部六省需深化省际工业分工,山西需逐步增强与其他五省的工业分工,湖南与河南应将分工向更多专业化水平较低的产业扩散,并加强与其他四省的空间联系;改善省际交通运输条件,打造无障碍物流和通行区,降低空间距离的消极影响,以湖北为轴心,加强湖北与安徽、河南、湖南的工业合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苏沪浙鲁粤五省市“十五”期间及其前后外贸运行情况及各自特征的比较分析,旨在了解江苏对外贸易的优劣势,汲取先进省份有益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促进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然而,在黑龙江省,由于金融对科技创新的瓶颈效应,导致经济发展受阻.通过对黑龙江省金融与科技结合现状的分析及其与外省份的比较研究,发现省际间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资本分布不同,技术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不同,人力资本存量分布不平衡和制度差异.因此,可通过鼓励风险投资者及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拓展科技直接融资市场,筹建科技投资基金,进行制度创新等措施的实施加快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是帮助国民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省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本文基于200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基础教育均等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从基础教育的投入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经费在各个地区分配不均衡,差异较大;从产出和效果来看,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发展也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上级政府承担基础教育财政责任份额不足有关。今后应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焦世泰  王鹏  陈景信 《经济地理》2019,39(1):172-181
基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维视角,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28个县市(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类型的空间区划,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加以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大多数县市(区)土地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亟需大力提高;研究区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明显,呈现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3大类型进行空间分区发现不同类型的空间区划存在明显的跨区域性与集聚性。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王新丽 《经济纵横》2004,(6):5-8,31
1998年以来,我国省际财政能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但各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所选省(直辖市)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可看出,省际财政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本文分析了导致省际财政能力和支出结构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省际财政能力差距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住房来源与产权的省际差异。住房来源与产权选择省际差异不明显;基本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住房来源中商品房来源与产权选择中租赁商品房比重高。相关分析表明:地区市场化指数与市场型住房正相关,收入和产权关系不明显,国有经济比重与行政型住房正相关,城市化率与购商品房比正相关,价格和住房产权负相关。这说明了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差异对住房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环境保护投资对环保的支持作用举足轻重.从时间维度而言,大陆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资近10余年来整体趋势是逐年提高的;从空间角度来看,投资力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地方政府对环境投资不足的原因在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的利益外滋和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规范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增强中央政府的总体协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琪 《经济论坛》2012,(9):121-124
构建省际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物理模型和指标体系,详尽阐述了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数据的采集方法、评价系统的构成,有助于对区域文化产业从总体到具体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小朋 《经济论坛》2009,(20):23-26
近年来,中国各地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但各地区财力增长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财力差异很大。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对各地区间财力差异变迁进行了衡量,同时,对形成差异的因素采用锡尔系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省际财政能力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但各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所选省(直辖市)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可看出,省际财政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本文分析了导致省际财政能力和支出结构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省际财政能力差距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莉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2,31(1):53-59,76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省际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造成省际间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天然要素禀赋的差异、历史积淀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环境等。为此,建立各种专项省际协调发展基金,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资源输出省经济增长能力,打造区域发展中心城市,提高欠发达省区的投融资水平,建立协调发展机构等,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省际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7,27(2):302-305,290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私营工业发展水平的省际比较发现,在私营工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工业布局的均衡性显著增强。因此,应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更加重视发展民营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一步释放其巨大的经济活力,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尽快转化为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