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不同收入居民对住房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偏好差异,结合居民的住房偏好特性,考量收入差距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影响为抑制作用;高于门槛值时,影响转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收入差距进一步的扩大效应更为明显。鉴此,应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合理引导居民住房消费与投资,以有效控制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趋势。  相似文献   

2.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已降至6.78,但与国际房价收入比3至6的合理区间相比仍然偏高。由于房价仍有下降空间。再加上居民收入的增加。估计2009年房价收入比将降到6.2左右的合理均值。  相似文献   

3.
如果引用美国的居民房价收入比进行参考的话,中国高达13倍的房价收入比至少可以让中国发生一百次比当前美国更加严重的金融危机。因为,发生次级贷危机的美国房价收入比只有6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05~2014年我国最近10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我国不同区域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然而房价上涨对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扩大效应,中部地区影响为负。文章又从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预期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购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我国普通城镇居民户的购房能力.与传统的房价收入比概念忽视未来收入增长相比,本文提出了"理论房价收入比",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居民户现有资产、未来可支配收入增长、利率和购房意愿等因素的模型,并对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除深圳外,其它一线城市实际的房价收入比都要远远高于理论房价收入比,表明这些城市的居民户对当地普通住宅的支付能力很差.对二线城市的研究显示两种房价收入比差值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但总的来说,我国城镇住房价格居高,居民购房能力普遍偏弱.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保险》2006,(2):4-5
2005年35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281.11亿元;2005年43家寿险公司保费累计收入达3646.23亿元;2005年13家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6.8亿元;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14万亿元;2005年外资寿险抢眼;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 1.房价增长幅度过快,远远超过居民购买力。这个问题在大城市显得尤为突出。从国际上通用的判断房价是否合理的指标——房价收入比看,2007年上海达到10.5倍,广州为10.7倍,深圳达到了16.1倍,远远超过4~6倍的合理区间,公众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现状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根据有关资料测算,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96年为0.424、97年为0.425、98年为0.456、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这充分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进入国际警戒线区,且具有逐年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房地产泡沫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3年以来,我国城市房价连续大幅上涨。国际上通常判断房价高低的指标是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我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远远超过国际正常标准。租售比是指房屋租金与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正常房价的租售比一般为1∶200至1∶300,它意味着如果把房子出租,200个至300个月(大致相当于16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中的最大住房支出比例为30%,其他收入阶层所能支付的最大住房支出比例均超过30%,比例的大小将取决于其消费偏好总体来看,近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幅度直高于房屋销售价格的平均涨幅,1998-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高于同期房屋销售价格3.3%的平均值;2005年和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上涨9.6%和10.4%,其涨幅仍然超过同期房屋销售价格6%-8%的涨幅。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房价的上涨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因此,房价问题更多体现的是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五等法计算六大类别不同代表省市的基尼系数,依据2002~2011年省市面板数据考量6个不同类别省市房地产价格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类别省市的房价波动对基尼系数的变动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区域性;第一、三类地区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第二类地区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活动不如第一、三类城市活跃,房价波动幅度比较稳定;第四、五类地区房价波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次于第二类地区;第六类地区房价波动幅度小,对收入差距不足以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总量数据、人均收入数据、不同分组居民收入数据,分别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状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状况、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及来源差异状况、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收入差距状况等进行统计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10年开始回落,新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或将出现;我国初次分配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且持续下降的问题;我国收入再分配机制存在城乡之间、高低收入人群之间逆向调节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透析高收入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惯例测算,199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9,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有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我国最贫穷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国家庭收入的4.72%,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由占总收入的50.24%。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调查,1998年和1999年影响社会稳定的五大因素中,收入差距过大位列前三名内,贫富悬殊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总量数据、人均收入数据、不同分组居民收入数据,分别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状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状况、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及来源差异状况、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收入差距状况等进行统计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10年开始回落,新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或将出现;我国初次分配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且持续下降的问题;我国收入再分配机制存在城乡之间、高低收入人群之间逆向调节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现状中国社科院2011年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收入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报告也指出,尽管已经出现中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农村居民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新趋势,但是由于原有基数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当前我国收入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行业和阶层之间.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收入水平差距最大的地区,最富有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最贫穷的20%人口平均收入的20倍.使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拉丁美洲各国的基尼系数都在0.45以上,巴西和玻利维亚更是高达0.61,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国内居民消费不足,而且易引发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看来目前我国基尼系数估计为0.46,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0.4,收入差距扩大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成因分析一个合理的稳定的社会状态类似于橄榄球形状,即中产阶级处于绝大部分,两头是富人和穷人,比例都应比较小.我国目前国产阶级是人口比例最小的一个阶级,并且我国社会阶层固化和对立的情况非常严重,出现了"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这些新名词.只有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才能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调动社会上所有人的积极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创业和创新.收入差距过大必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矛盾的激化,我国目前出现的"仇富""炫富""拜金"等不正常现象都与之有一定关系,而我国收入差距如此大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增强,我国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21年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7倍,居民储蓄存款增长282倍,消费环境和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显提高。但是,在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之间收入、消费差距过大,城乡居民内部之间收入贫富悬殊问题逐步明显,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防止因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偏离、危害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已经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过大的收入差距说明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不公平,居民没有公平的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背景和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期为如何缩小差距提供一些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房价收入比科学涵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房价收入比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和房价水平的综合指标。科学界定房价收入比的涵义,对于有效提高这一指标的应用价值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还应客观认识房价收入比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特征,以利房地产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9.
从支行一年来实施的金融服务价格收费的效果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支行2005年度中间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39.49%,但其占总收入的比重仍较低,2004年度占比为4.13%,2005年度增加到5.13%,与国外商业银行占三分之一的差距较大,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在17%左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中间业务收入的结构分析,发展也不均,主要以银行卡业务收入、结算业务收入为主,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数据点睛     
国际先进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般在40%-60%之间,如2004年汇丰是47.9%,花旗是52.5%,美洲银行是53%,苏格兰银行是55%。工行1999年成本收入比是86%,经过几年的改革,成本收入比连年下降,2005年预计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