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行力度的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调查的数据,使用倾向匹配(PSM)与双重差分(DID)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居民住院费用以及门诊医疗服务的影响并不显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农业户口居民的住院可能性,但对于非农业户口居民的影响不显著;此外,还显著降低了自评健康状况好和自评健康状况一般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而且对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人群影响程度更大,相反,它显著提高了自评健康状况不好人群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数据,运用面板随机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显著促进了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利用,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而且,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具有全面和分层次促进的特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促进了全体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促进了弱势群体的门诊服务利用,显著提升了低健康群体的住院服务利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低健康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合理增长,中高健康群体未出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问题,制度较好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保健、自我诊疗与门诊利用是未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优先投入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9):133-149
本文采用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数据,构建医疗服务利用对预期价格敏感性差异的面板门槛模型,发现我国灾难性医疗支出标准应为家庭年度医疗服务自负金额占收入的44.13%;继续建立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后,个人收入将降低0.1163个百分点,个人健康将降低7.9947个单位,个人医疗服务支出将增加0.6344个百分点;基于现行大病保险实践经验提出三种大病保险补偿方案,均可显著降低我国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但从降低幅度和平稳性两个方面比较,以家庭为补偿对象、以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作为补偿标准的评估方案则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研究了净货币转移对中国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数量的作用。采用多级分层的方法调查老年人(1050例),研究可利用资源和所需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泊松回归对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研究。净货币转移与门诊服务利用数量并不相关,但净货币转移与自评健康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确存在。自评健康状况差或一般的老年人,以及获得较多净货币转移的老年人,使用门诊服务更为频繁。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主要与健康需求有关。建议提供与支付能力相当的医疗保险,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援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Grossman 模型,文章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利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农户抽样调查所获得的2006年度面板数据,得到以下结果:户人口规模,村级经济状况评价、是否有成员患有大病、户劳动力人数,户主的健康状况、户主的性别、户内其他成员健康状况,是否参加合作医疗以及户内男性所占比例等九个因素对农户是否产生医疗服务需求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的横截面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并分样本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代际医疗支持同时存在"挤出"和"挤入"效应,其对代际医疗费用支持存在"挤出"效应,而对代际医疗照料支持则存在"挤入"效应。进一步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社会医疗保险对不同特征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支持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群体性差异,其对城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费用支持的"挤出"效应更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获取代际医疗照料支持的"挤入"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制度设计以及构建公平统一的健康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晗  侯干干 《经贸实践》2016,(4):237-238
在我国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也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老龄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居民的就医距离的远近对农村老龄人口健康状况影响显著,可及性距离越小,健康状况越好;上月去医疗机构就诊或接受上门医疗服务的次数越多,身体健康状况就越好;上一年接受住院的次数越多,其身体就越健康;而性别、受教育水平等控制变量影响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的行动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在应对居民遭遇疾病冲击时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研究了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和经济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医疗保险人群的住院可及性明显高于非医保人群,同时医药总费用也明显较高。然而医保人群的自付医药费用仍然显著低于非医保人群,自付医药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也更低。医疗保险制度对减轻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医疗经济负担具有显著作用。公费医疗和城职保在降低医疗负担上的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保险形式。由此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医保人群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显著减轻了其医疗经济负担,并且更多惠及了慢性病、老年人群;未来制度的完善需要重点考虑如何惠及低收入和外地户口人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用Grossman模型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健康需求。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2000)数据,我们有以下主要发现:(1)与收入的不平等形成对比,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的分布比较均衡;(2)女性的教育程度对健康有正的影响,而男性的教育程度对健康的影响不显著;(3)年龄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比女性大;(4)收入或工资水平对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中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主要受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险参保率、卫生资源供给以及少儿抚养比等因素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现阶段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测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构建了一个医疗服务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测度模型,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微观个体调查数据,对医疗服务市场上医患双方的信息程度及其对最终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医患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因素对最终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医生相对于患者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2)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将被迫接受一个高于公正基准价格的价格,平均而言达成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于公正的基准价格要高出26.61%;(3)年度效应分析发现,1989—2006年,各年度的医疗服务市场价格大致都高于公正基准价格26%左右,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并未有效起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患者在城乡因素、医疗保险、工作状况、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上的异质性,对医患双方最终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强调通过引进竞争,强化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调节作用的改革思路,是否适合中国值得反思。解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医疗服务价格虚高问题,回归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地参与其中,并有效发挥价格规制、市场监管以及外部性矫正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政策推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南京市医疗保险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及Robust和Cluster校正的方法,对2002-2006年门诊患者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有朝着约束医疗费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退休人群而言,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该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个人账户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与预期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健康保险(医疗保险)采用了管理医疗的方式,目的在于保证健康服务质量并节约成本。尽管该方式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效果有目共睹,但对于其保证健康服务质量方面的评价则颇为困难。本文使用独特的大样本数据,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医疗救助项目(美国最大的公共健康保险之一)从传统按次偿付方式到多种管理医疗模式的转变,来识别不同管理医疗模式对健康服务的使用及服务质量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公共健康保险制度(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8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LHLS),实证分析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产生的经济影响,结果发现,医疗保障从整体上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存在挤出效应,减轻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体现出群体性差异和非均衡性.出现这些情况,其根源在于医疗保障自身的运作机制以及医疗卫生制度存在各种弊病,建立公平、按需分配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接受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的概率更高;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对门诊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在已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倾向于购买补充商业医保,但是健康状况最差的个体购买补充商业医保的概率最低,而购买商业医保后住院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者接受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的概率更高;保险对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对门诊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在已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中,健康状况较差的职工也更倾向于购买补充商业医保,但是健康状况最差的个体购买补充商业医保的概率最低,而购买商业医保后住院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在增加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被保险人降低其在出险前防范疾病风险的投入,从而导致经济学理论中的"事前道德风险"(ex-ante moral hazard)。本文利用2000—2009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基准模型、工具变量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首次全面考察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事前道德风险问题。结果表明,在控制参保行为的内生性后,新农合的参与显著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其吸烟、饮酒、久坐、摄入高热量食物等不健康行为的倾向,并引致体重超重概率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新农合及配套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数据,描述了调查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结果的影响。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年龄、性别、工作状况和到达附近医疗机构的单程交通时间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教育以及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等,将会大幅提高国人的健康状况,应该坚持贯彻下来。  相似文献   

20.
任勤  黄洁 《财经科学》2015,(3):109-120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