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文献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政治外宣翻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典型译例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政治外宣翻译文体的基本特点: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旨在提高我国政治外宣翻译质量,促进对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过程主要就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就是解读原文,穷尽原文之意旨;表达就是用通顺的译文传达原文之旨,即严复所说的"达旨"。通过解读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艺术特色,对比分析国内出现的几个译本,从而明确翻译政治演说之类的文献应以传达演说者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目的为根本,译文的选词用字和谋篇布局要为这一根本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经济学文献对"Entrepreneur"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Entrepreneur"翻译的几点理由,重新界定了"Entrepreneur"的中文含义。  相似文献   

4.
杨世有 《经济论坛》2007,(11):76-77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有人将其翻译成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等."公司治理"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威廉姆森曾提出了"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的概念,可以说与"公司治理"的概念已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5.
"政治关联"是最近10年来外国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研究探讨了公司拥有政治关联的普遍性,及其给公司带来的利弊.而国内对其尚无系统,深入的研究.政治关联不同于腐败,它在法律的层面上是合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不但在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也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有关企业政治关系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应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研究在我国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背景下,企业政治关联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品牌翻译既传承于传统翻译理论及方法,又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翻译.在品牌翻译的过程中,被传统翻译的"信达雅"三字经仍然可以套用,但是在套用模式及顺序上两者有别.品牌翻译的目的及作用要求译者能够参照"雅达信"的顺序来对相应品牌进行翻译、诠释.对译文功能及美感的要求已经超越对于译文准确性的要求,成为品牌翻译的主要也是首要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编译局是中央直属的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中央文献翻译和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按照中央确定的"翻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文献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理论宣传的普及并重"的方针,通过编译和研究工作为  相似文献   

8.
李菲 《经济师》2013,(10):32-33
政治风险是跨国公司经营与决策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政治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文章对国内外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管理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整理,发现国外文献在此领域研究较为深入,但是进入21世纪后逐渐减少;国内文献近年来涉足多且集中于政治风险原因描述及规避策略的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威远东项目是一项大型钻井工程,我们翻译团队的翻译任务则是对其 《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翻译.在翻译此报告书时,主要采用的指导理论是尤金·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对等理论作为指导,旨在使译入语读者更轻松明白地了解报告书的内容,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翻译工具是trados,以及一些词典,并且在翻译时就出现的一些文献翻译,图片、 表格标题的翻译以及一些长难句的翻译现作翻译报告,并在论文结尾就翻译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感悟和体会给出自己的翻译总结.  相似文献   

10.
翻译在中国是一项极为古老的活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古今翻译史上,翻译共经历过四次高潮,留存下数量庞大的译著和丰富的翻译理论.中国的翻译理论在世界译坛独树一帜.从古代佛教翻译开始出现的文质之争到文质融合时玄奘提出的"五不翻",从严复倡导完整翻译标准提出"信达雅"到傅雷博采众家之长提出"神似"说,中国翻译史无不体现了其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不仅客观地存在着创造性叛逆而且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已分别从哲学、蔓学语言学的翻译研究中表现出来.本文对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提出的合理性的同时强调指出翻译的创造性应"适度",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应分层次对待.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信息本地化?指将非母语文献、软件和网站,转化成符合用户习惯的语言的文献、软件和网站.其中最核心和最大量的工作就是翻译.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研究领域从语言研究层面进入文化研究层面的时期,文化学派为翻译研究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春风",为翻译学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代表语言研究学派的翻译归结论认为文化派脱离了文本,极大限度的挑战了传统翻译价值观.该文从阐释学角度针对归结论对"文化派"的翻译观摈弃一切制约翻译行为的规范的误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鲍明捷  沈小燕 《当代经济》2009,(21):126-127
本文通过收集中国经济词汇的中式翻译材料,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经济词汇中"中式英语"翻译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并提出克服"中式英语"的各种技巧.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各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加.文化因素对翻译研究的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这门学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依附于比较文学的学科地位而存在的,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斐维尔(Andre Lefevere)曾经共同合作翻译了《翻译、历史与文化》,在此书中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一概念,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功能目的论"对于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法律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特殊而复杂,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文本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具有相当的有限性.因此,"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误区,应该引起翻译理论界和法律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可翻译性”条件的“第三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河 《开放时代》2004,(5):108-119
哲学对翻译问题的考察同时意味着从翻译的视角来观察哲学问题.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对"是"与"所是者"的分别、传统认识论对实在及其认识的描述,都可以被概括为"原本-译本"的关系--其中的关系符号"一"体现着原本对译本的支配关系.体现着这种支配关系的"原本中心论"意识具有不同形态,其中之一就是本文论述的"第三文本"假定即文本1可以转换为文本2,当且仅当它们都以一个作为"第三文本"的原本为根据.W·本亚明关于"纯粹语言"的讨论,乔姆斯基和E·奈达关于语言深层结构的讨论都包含着对"第三文本"的承诺.最后,我们从奎因关于"翻译手册"悖论的讨论指出了这种"第三文本"假定固有的矛盾,由此引出的"翻译不确定性"概念揭示了语词世界的基本特征,它使以纯粹的"逻辑真理"为最高诉求的哲学理想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姓氏"是汉语中一种常用的称呼方式,具有独特的语用和语法含义.本文从语用功能和语法分析的视角出发对该表达方式的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恰当翻译该表达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献表明,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有宏观上的理论构建,微观上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与应用,和中观上对翻译概念的剖析。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让关联翻译理论本身成了翻译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本文梳理了国内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对其中一些研究作了粗略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