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就业与失业统计,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各级政府出台关于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础数据。也是党和国家妥善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依据。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是用与国际接轨的调查方法得到的,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反映我国城镇的真实失业状况。我国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率调查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失业统计信息,并定期发布调查失业率指标。  相似文献   

2.
失业统计是国家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然而,我国当前的失业统计尚不健全,未能达到全面、准确反映我国失业状况的目的,影响了政府对失业的有效预防、调控和综合治理。因此,有必要立足国情并借鉴国际做法,改造和完善我国的失业统计体系。在统计方式上,坚持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并重;在主要统计指标设置上,形成社会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登记失业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解决中国的失业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仅次于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第二号经济任务,同时更意味着中国失业保障的沉重负担。因此,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而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失业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环节。构建失业保障监测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失业保障与失业状况、就业形式、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存在着的极其密切的关系,科学地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存在统计口径不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不一致,失业分析缺乏劳动力需求研究,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首先,应统一统计口径,成立失业预警系统;其次,重视县城失业问题;其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其四,加大对失业、就业质的分析;其五,积极应对入世后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失业进行分解,利用菲利普斯曲线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研究表明中国实际失业率的变动趋势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变量与就业变量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的确引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但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率并不是很高即政府投资存在逆就业倾向;虽然中国政府投资支出与就业量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政府支出拉动就业的成本要远高于民间投资拉动就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此两种不同成因的失业,一方面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治理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失业预警系统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获取各个监测点的信息 ,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分析 ,及时发布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信息的大型网络系统。本文在对失业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监测对象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建立失业预警判断指标体系和失业预警模型进行了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却难以准确反映失业的实际情况。为了搞好失业调控和促进就业工作,应当完善失业统计体系,逐步引入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9.
失业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预警指标,分析我国失业统计的现状,存在着口径过窄,依据不足,指标过简以及隐性失业没有反映等问题,改进失业统计方法,建立完善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信息是失业统计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流动规模大,失业率上升是社会难点问题;解决的出路是就业市场化,为此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强失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