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金、出让年限之管见王治中一、出让合同的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机关──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出让方),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有偿让与土地使用者(受让方),由土地使用者向政府支付出让金并...  相似文献   

2.
出让底价确定的一般程序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涉及的标的价格较高,经常高达数千万元、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由于土地市场的特殊性,而且土地后期的开发利用情况复杂、影响因素多,其具体实际价格难以先期判别.为避免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现行制度规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必须进行土地估价.通过估价分析了解要进行招拍挂地块的正常价格,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出让底价.  相似文献   

3.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土地有偿使用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但理论界和社会上的普遍认识是,协议出让并不是市场行为,只有招标和拍卖才具有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就是国土资源部将协议出让市场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继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日"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用于规范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行为,可见国家对规范和发展土地市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5.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被温家宝总理列为政府监管的重点对象。文章在全面回顾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经营性土地的概念和来源,指出了经营性土地的特殊性;然后分析强化经营性土地管理的必要性,最后进行了经营性土地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土地价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在该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制度的环境建设和制度本身两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看新加坡如何出让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不到700平方公里,人口460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69人.虽然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但在高效利用土地方面,新加坡为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现代都市发展的典范.本文对新加坡国有土地转让制度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土地招标出让博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土地使用权出让3种方式中,招标是富有良性竞争的一种方式.以杭州市为实例结合博弈论建立的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均衡的分析指出土地招标出让时投标人越多,越有利于充分实现土地价值;同时城市与城市之间以及大城市内部不同片区之间竞相出让土地的博弈结果,导致土地供给总量过大、土地价格下跌、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效益降低,故土地出让宜采用束放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进行分析,明确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存在着权利与义务不协调,寻租、国家所有者地位得不到完全体现,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等问题.根据当前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理论界对此颇有争议。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行政合同、民事合同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加以分析。合同目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条例的立法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经营土地,加强土地管理”,因此,作为该条例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也应体现这一立法目的。从土地开发与合理利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的条件和要求等出让合同的主要内容看,也体现了上述立法目的。土地部门…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到某市调研,市国土资源局的一位同志反映,有一宗出让土地要改变用途,土地使用人要求行政许可,该局就报谁许可、如何许可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由于意见不统一,只好把这宗土地的许可搁置下来。为此,土地使用者经常来催促,局里有关人员进行了解释,但土地使用者很不理解,很  相似文献   

12.
应当减少毛地出让吴伟坤目前毛地出让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毛地出让中,政府获取的土地收益不充分;二是毛地出让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三是毛地出让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法律性问题。毛地出让已不能适应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要求。所谓毛地出让,就是将待开发土...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用地出让也应招拍挂--从经营性用地出让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出让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方式不利于我国的耕地数量保护,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中央政府作为法定的城市国有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要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体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上海出让土地有部分闲置 1988年8月,上海市第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成功。从此,上海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一的行政划拨向有偿出让、转让转变,形成了土地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乃至外商可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新制度。随着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房地产业全面活跃了起来,同时上海政府也通过土地出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回顾十年历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北京首钢搬迁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被各方面“寄予厚望”,尤其是对于很多迫切需要拿地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这无疑是一块极其诱人的“大蛋糕”。在土地相对稀缺的北京,首钢将近7平方公里的厂区用地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其所蕴涵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将腾退的7平方公里土地一次性招拍挂出让,然后进行政府办公区、商品房开发、新产业园等房地产开发成为强烈的呼声。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城市改造的力度,一些污染企业纷纷迁出市区,随之出现了很多大宗土地供应的情况。据统计,北京市从2001年到2005年供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一起土地出让行政案件的关键争议焦点,分析和考察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程序中是否负有对出让土地进行地质勘察,以及告知出让地块的地质状况和地质条件的义务,总结土地出让法律和实践中应当公告"土地现状"的正确内涵。在厘清土地出让实践以及司法实务中对"土地现状"的认识,批驳对"土地现状"含义的错误理解和适用的基础上,提出由本案而产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学慧 《中国土地》2006,(12):33-34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出让方和受让方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所有权的代表以民事主体身份收取土地出让金,同时又作为国家土地管理的行政机关,以行政主体身份对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管理权、处罚权等。这个过程中,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正甲公司依法取得某出让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后因实际使用需要,欲将该地块转为商业用地,该如何办理相关手续?解答一、土地使用者应严格按照用途使用土地,一般不得改变用途《土地管理法》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各地的工业用地出让大多采用了最高年限(即50年),真正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灵活确定土地出让年期的极为少见。现行工业用地出让最高年限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缺乏对企业低效用地制约机制,难以协调受让人土地使用权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因此,在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下,适时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缩短土地使用年期,非常必要。确定合理的出让年限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出让年限应基本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和市场化出让对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效益产生的不同影响后,结合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最新法规,用经济学观点分析了工业用地市场化出让的特征,分析了法规的实施对优化资源配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实施该法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