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上过程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情况被列为六项清理检查内容之一,全国各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欠缴问题仍较突出、违规减免的情况比较普遍、用地审批和缴款程序不规范、入库和支出使用上存在问题等。为此,山西专员办赴广东检查组在对广东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使用费)的征收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过程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情况被列为六项清理检查内容之一,全国各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欠缴问题仍较突出、违规减免的情况比较普遍、用地审批和缴款程序不规范、入库和支出使用上存在问题等。为此,山西专员办赴广东检查组在对广东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使用费)的征收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从严格用地审批、开展清欠工作、调整缴库方式以及强化管理监督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国土资源部将进一步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今后.凡是不按规定足额缴交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将不予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  相似文献   

4.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让征用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为了加强和规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部分专员办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情况进行检查。这项检查是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于1999年8月4日制发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综字(1999)117号],其中明确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范围、标准、缴纳环节、分享级次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对各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内征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否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事项不清晰,也未明确提及,各级政府在批次征用此类土地时都认为不是新增的建设用地,不需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国家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重要资金,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杰平衡的财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于1999年8月4日制发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综字(1999) 117号],其中明确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范围、标准、缴纳环节、分享级次和使用管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供应总量失控了!”这是笔者从5月份在上海召开的1998年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对策研讨会上听到各地土地管理工作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呼吁。 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实行土地无偿使用,用地又没有严格的控制,从领导到干部思想上没有“土地需要总量控制”这个概念。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土地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转变,外资看好中国市场而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超速发展,超需求供地难以避免。1992年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需要大量用地,这种情况下,主管部门事实上也放松了进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门资金总量较大增幅主要体现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省级只集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等费种方面,同时使用政策也有较大调整变化。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均为涉农资金,在资金投向和安排结构上.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土资源局:2002年,国家制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对于抑制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部分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已不尽合理。为保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等别与各地实际情况相适应,决定对部分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进行调整,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中旬,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核心变化有三:自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倍;地方分成的新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财政部《关于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湖北专员办对G省1999-2003年收缴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调研。从检查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存在的问题较多,既有政策本身的原因,更有政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问题,尤其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征收到监督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征收监督管理机制,这是问题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使用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圈外”是建设项目所用的土地位于城市和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以外,申请用地单位一般以“单独选址”的形式申报项目用地;“划拨”是指国家以无偿划拨的方式将土地供应给用地市县和用地单位。由于单独选址项目大多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大多也都符合国家的划拨供地政策,因此就出现了部分用地单位采用“障眼法”、“擦边球”、“移花接木”、“多吃多占”等手法,利用政策I-的缺陷以及审批监管中的缺位,将原本应有偿用地的项目混入无偿用地的范围,“零”成本使用国有土地。在检查中发现,某省“圈外划拨供地”项目中混杂了多种不应列入划拨用地范围的项目。这种做法不仅滥用了国家珍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导致国家应收取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大量流失,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情况专页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圈外”是建设项目所用的土地位于城市和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以外,申请用地单位一般以“单独选址”的形式申报项目用地;“划拨”是指国家以无偿划拨的方式将土地供应给用地市县和用地单位。由于单独选址项目大多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大多也都符合国家的划拨供地政策,因此就出现了部分用地单位采用“障眼法”、“擦边球”、“移花接木”、“多吃多占”等手法,利用政策上的缺陷以及审批监管中的缺位,将原本应有偿用地的项目混入无偿用地的范围,“零”成本使用国有土地。在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和使用管理,保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日前,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黑洞: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流失知多少李若生有偿使用国有土地,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项收入存在许多漏洞。问题1.土地和财政等征收管理部门隐瞒、截留、转移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在对某市土地局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局土地开发公司1992年度收取土地...  相似文献   

18.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国有土地市场的建设,使土地进入市场成为现实。但是目前可以上市流转的只有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否能进入市场流转以及如何流转,在流转中如何保护农民利益等,一直还在实践中探索。有专家认为,从解放农村生产力的角度评价,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意义,直比土改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称作我国农村的第三次革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根本取向,是将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的使用转变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性的使用。城市土地“三有”使用制度的核心是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而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则是通过城市土地多元化的租赁制来实现的。年租制作为城市土地租赁制的一种具体运作方式,有若干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值得探讨。这正是本文所要着力阐释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主要是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以生地协议出让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4年8月31日,期间主要推行经营型用地“招拍挂”,形成了经营型土地“招拍挂”和协议出让并存的局面;自2004年8月31日起,经营性土地全部实现“招拍挂”,市场配置资源的目标正逐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