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25):78-78
我选的 好友乔迁新居,一群朋友前去参观庆贺。大家一面欣赏雅致的装潢,一面不停地问:“这套音响谁选的?”“我老婆!”“这组沙发谁挑的?”“我老婆!”“这幅壁画谁看中的?”“我老婆!”一个朋友忍不住问:“这房子里到底有哪一样是你选的?”只听好友得意地说:“我老婆!”  相似文献   

2.
轻松职场     
我选的 好友乔迁新居,一群朋友前去参观庆贺。大家一面欣赏雅致的装潢,一面不停地问:“这套音响谁选的?”“我老婆!”“这组沙发谁挑的?”“我老婆!”“这幅壁画谁看中的?”“我老婆!”一个朋友忍不住问:“这房子里到底有哪一样是你选的?”只听好友得意地说:“我老婆!”  相似文献   

3.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5-15
@我就叫阿亮:我在中央公园打开电脑看行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继续看K线。他没有走。看着我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说:“这股过了布林中轨了。”我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在事业上做的挺有成就。当别人询问他有何经验时,他说:没有别盼决窍,我所做的事情,认准了是止确的,就长时问地坚持做下去,而不是随意地问断。“坚持”而不是“间断”,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那天碰到一朋友,问:“老詹,你们报纸到底是千什么的呀?为什么在国内看不到?”我说:“‘海外版’嘛,顾名思义,是专门办给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看的,你既不住在海外,又不经常出国,当然看不到我们报纸啦!”朋友哈哈一乐:“开玩笑呢,不过。我倒真想向你请教一问题,你说咱中国这么多外宣媒体,包括你们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整天忙碌辛苦,到底在忙什么?办报目的是什么?”为回答问题,我讲了个故事: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问胡耀邦,你说说,什么叫军事?胡引经据典,说了一通。  相似文献   

6.
徐斌 《西部论丛》2008,(11):13-13
有一个笑话,一位算命先生由于预测水平极高而名闻遐迩,一个家伙不服气,上门挑衅算命先生:“你既然算得这么;隹,那么你说我家里明天要发生什么事情?”算命先生看也不看他一眼说:“明天你家茶壶肯定碎。”这家伙回家后拿着茶壶整天盯着,嘴里一直念叨.“我要看它到底怎么碎?”他老婆和他打招呼,他左右都不理睬,只一直盯着茶壶。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魅力     
任小健 《魅力中国》2014,(22):207-207
星期天的晚上,已经是九点多钟了,儿子还在床上蹦跳,死活不肯睡觉。因为明天还要上学,我和他爸爸好话歹话说了一大堆还是不行。这时,我很生气的问了一句:“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看看我的脸,轻轻地说“我害怕。”“害怕?”我很奇怪。“今天咱俩不是看那个恐怖片吗?我一想那个布娃娃就不敢闭眼睛。”我使劲的一拍头,原来原因还是在这儿。“为什么?”我耐下心来问儿子。儿子指指阳台说“咱家也有一个布娃娃,就在阳台,万一我睡着觉,他也活过来,跑来杀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钓鱼的哲学     
刘墉 《宁波通讯》2012,(2):64-64
我有位朋友非常喜欢钓鱼,每到假日都要戴着草帽、背着竹篓、扛着鱼竿到河边垂钓。有一天我问他:“钓鱼到底有什么意思啊?日晒雨淋地在岸边枯坐,有时等上半天,连个小虾都没看到,这么乏味的事,你却如此热衷,真是令人费解。想吃鱼,何不到菜场买两条呢?”  相似文献   

9.
命运     
流沙 《中国高新区》2005,(12):80-80
一个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个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吗?  相似文献   

10.
于霏 《中国西部》2011,(26):30-35
在外界,罗崇敏早已被冠以“改革官员”“奇官”“奇人”的称号。对于“奇官”“奇人”,他只是淡然客气地一笑,对我们说“那这是媒体朋友对我的厚爱啦。”但对于改革,他却从不低调,也不含糊。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改革者是民族的脊梁。无论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上,我都把改革作为—项责任,一项事业,自觉主动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0,(18):26-28
城市“等级线”位于何处?从来没有什么规则明确写着中国城市的一线二线三线所划属的范围,倒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或也常附和着说一线城市有谁,二线有谁。城市是不断前进着的,我们通常所给出的说法是否准确呢?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线”隔开了城市群落,更是很少思考这“线”的界分点到底在何处。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09,(8):157-157
有一天,大仲马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他,见他正独自坐在书桌前,双手抚摸着稿纸,低声抽泣着。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等,可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他的情绪有所好转,就决定去劝劝自己的朋友。他拍了拍大仲马的肩膀,关心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伤心?”  相似文献   

13.
热点聚焦     
《中国西部》2013,(6):8-9
你被催了吗? 寒假放假在家,忙着走亲访友的同时,同上班族面临“催婚”的命运一样,大学生们也有着类似“被催”的命运。有男(女)朋友了吗,我给你介绍一个?原本开心的回家过年成了赶回去竞相奔走的“相亲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外地朋友跟我聊起他买房时看到的一幕:楼盘工地外的围档顶天立地,占据了大半个人行道,围档上喷绘的广告花花绿绿、浓墨重彩,还被路人用刀片豁开了数道口子,更显得张牙舞爪。就在这咄咄逼人的围档上赫然写着一句广告语一一“楼盘决定生活质量,XX打造宜居城市”。朋友说:“我没有买他们的房子,甚至连看也没有看。拿着大自然与整个社会创下来的‘宜居城市’称号来为自己赚钱,而且本身就是在搞破坏还不知,真是不要脸。”朋友的话语让我关注起了“宜居城市”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15.
心怀感激     
茹喜斌 《宁波通讯》2012,(23):74-74
同事今天情绪有些低落,因为出差看望朋友时受到了冷落。这朋友是他大学同学,曾得到他不少帮助。他说:“现在真的是朋友速朽的时代了。”同事一阵感慨。我说这经历我也有过,想开点就没啥了。  相似文献   

16.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远东经济画报》2004,(11):94-95
演出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在人丛中看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对方盯着我,脸上带着人们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时常有的那种表情,仿佛在说:“是你吗?”的确,15年前他在我手下工作。后来他跳槽到另一个城市。我自己也换了工作。从那以后,他结婚生子,事业上也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9.
国家质检总局叫停特仑苏第二天,我给蒙牛一位副总发了条短信,大意是特仑苏到底怎么回事?对方没有回复。之后,我又给蒙牛的一个员工发了条短信,说“特仑苏会成为牛根生的滑铁卢”,对方只回复了一个字:“嗯”。  相似文献   

20.
温暖     
我的儿子问爷爷:“您有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儿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4次。爷爷挺纳闷,于是在连续回答了4次后反问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您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