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制能通过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则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联系。为探讨三者间的关系,选择2009—2020年陕西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对环境规制强度的测算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陕西省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各地级市的技术创新发展,各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不能提高陕西省对外开放程度,也不能有效促进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外资利用度和对外贸易度提升;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以及资本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使陕西省的GDP总量以及人均GDP实现合理增长。建议合理加强陕西省环境规制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执行与监管机制,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减少CO2排放量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历年各省的CO2排放量,以CO2排放强度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初期CO2排放强度降低1%,即环境规制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4.71%,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将降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施州2007—2018年的旅游业及相关经济、环境指标数据,基于区位熵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并运用VAR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县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旅游生态效率随时间推移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仅恩施、巴东和咸丰的旅游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相对达到了合理水平,其它县市均亟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3)在2007—2018年间,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度逐年上升,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至明清,池盐业在山西河东地区的产业集聚形成中作用极为显著。河东盐业的集聚效应不仅体现在池盐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家税课中的突出地位,还体现于其对运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并论述盐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动因和盐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赋权,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考察其空间相关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0—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间两极分化严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空间自相关关系,表现出“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环境规制、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环保人数则表现为负向影响;环境规制虽然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对邻近地区产生了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9—2016年30个城市全市与市辖区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研究全市与市辖区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对30个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西安、武汉、天津等3个城市,分析其自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后新增落户人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辖区的人口集聚比全市更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中东部城市人口集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符合威廉姆森"倒U形"假说;西安、武汉和天津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但武汉2017年新增落户人口人均创造价值高于西安;天津"海河英才"计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5-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短面板模型分析经济密度和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经济密度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人口规模扩大会抑制污染物排放;不同等级城市经济密度、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前期污染排放对当期具有正向影响,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产值占比和对外开放也是影响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但各指标对三类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在综合考虑城市具体空间区位条件下,人口适度集聚,提高城市经济密度,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强环境监管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提出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人类生态伦理文化,以及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生态文明水平较高,居中部地区前列,表现为经济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生态保护法规较完善、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等,但也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较多和循环经济发展不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雾霾污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年均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PM25浓度呈现出“夏低冬高,春秋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月浓度均值呈U型分布。(2)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城市PM25浓度高于北部城市,南部城市雾霾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污染范围呈缩小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石家庄、邢台和衡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承德、张家口和秦皇岛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化水平与雾霾污染正相关,经济增长、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与雾霾污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03—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工业烟尘排放量的三类工业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而言,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大部分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均GDP水平已超过工业烟尘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临界值水平,工业烟尘排放量随人均GDP的增长而相应减少。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环境管制是政府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工具,企业是否选择更优的环境效率生产方式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能力,更取决于政府环境管制力度的大小。本文在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2000—201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后,借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发现,政府环境管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环境效率也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空间集聚现象,传统的面板回归模型因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而低估了这一作用。由于排污费征收制度不尽合理以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存在,目前排污费收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环境效率。因此,中国应根据区域间的空间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应充分考虑相关产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科学地制定产业规划和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形成跨区域间良好的环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对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化至关重要。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面板数据,应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在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弱化了环境规制强度;环境规制具有"倒逼"机制,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分区域看,产业结构升级均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但受资源禀赋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互动机制存在差异。发挥环境规制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我国各地建设各类产业集聚区的热潮已持续多年。伴随产业集聚区建设热潮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方法/过程 基于中国两位数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以经过调整的EG指数测算产业集聚程度,并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考察。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其对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5%;环境污染的冲击对产业集聚程度变化的长期解释力大于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且中国的工业集聚可能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与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相比,工业废气污染更易成为“污染避难所”效应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空间网络化发展是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以2009年、2014年及2019年为时间截面,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丝绸之路城市群27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幅度提升,但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2)城市群旅游网络结构趋于成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存在差异;(3)网络中核心区由东向西不断扩大;(4)城市群中存在极为相似的子群,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基于此,结合各城市的资源现状与交通等情况,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构建了“三级三轴四片区”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