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体系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和取向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云南劳动力市场在“结构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升劳动力市场有效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农地是与劳动力紧密相关的重要生产要素,其有序流转在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通过人地联动机制带动劳动力重新配置,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本文以“三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归纳总结中国农地流转制度演进特征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影响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农地流转影响农业、非农和总体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地流转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增进效应提升农业劳动力市场有效性,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厚劳动力市场效应提升非农劳动力市场有效性,以及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有效性。农地流转有望促进农业与非农劳动力市场趋于统一,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劳动力市场彻底打破分割,以及农业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为前提。本文研究为深入推进农地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性,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具有特殊性.在就业、职业选择、工资收入等方面,农业劳动力一直处于政府的制度性歧视之下;妇女受到的性别歧视与我国重男轻女的“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相关;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遭受到雇主的统计性歧视,而这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由于歧视类型的不同对歧视的消除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就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现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体制是历史的必然,但存在不少弊端。培育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就业体制能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5.
吴琦  肖皓  赖明勇 《财经研究》2015,41(4):18-30
文章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HINAGEM)并考虑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职业依赖”特征,在多元劳动力转移矩阵中引入了农民工和城市非熟练劳动力的流动机制,设置了分阶段农民工市民化模拟场景,运用实际与拟合数据评估其动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和农民工“替代效应”引致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变化,直接改善了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并通过不同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变动促进了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的升级,实现了整个就业市场的结构优化;在供给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动了不同行业的资本存量积累,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在需求方面,国民收入的改善促进了长期消费增长,而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整体下降则提升了出口规模.因此,农民工的市民化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长期的红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6)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研究通过引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即邓肯指数),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行业主、次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结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与奖金的稳定性的考察,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如何改革我国现行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实现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速四化建设,就必须改变我国劳动力不能灵活流动的局面,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此,有些文章主张“开放劳动力市场。”应当说,实现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合理流动同开放劳动力市场有着不同的含义。现在,就如何看待劳动力市场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琼 《经济论坛》2006,(19):10-11
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1.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存在供需矛盾并存的“两头反常”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均逐年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反常”现象。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企业用工遇到“招工难”。调查中,80%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支付民工的工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特定情况下,被压…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我们早就明确过,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以来,我国的就业体制由原来的单一的“体制内就业”过渡到“就业双轨制”。即一块受市场调节,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自主谋职;一块仍受行政调节,由政府控制,企业和职工没有独立决定劳动力进入和退出的自主权。相应的,劳动力市场也分割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一、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含义我国劳动力币场分割为体制内部劳动力币场,即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部劳动力市场。1.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得到最佳配置的必要手段。随着《条例》的实施,招工用工权要下放到企业,企业实现自主用人,待业职工再就业和内部进行优化劳动组合、劳动者自主择业,都需要统一规范、全方位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八五”期间,河北省每年有近20万城镇待业人员需要就业,2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地转移和输出,形势十分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市场需求及农村居民购买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农村居民购买力问题研究中,提出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劳动力共同的度量衡——大城市里流动人口的劳动,并通过考察认为,如果劳动力是决定收入分配的决定性要素,那么在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力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一个阶层。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是公平的,劳动力的素质决定了其能获得的收入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不公”,而应理智地定义为“购买力分布不均”。并探讨了“购买力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实现购买力均衡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在30多年以来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但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的现象,其中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的矛盾尤为突出,突出表现在“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存.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正在进行着变革,倒逼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常文涛 《当代经济》2016,(14):50-51
国内众多学者在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原因时将其归结为“能岗不匹配”,即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素质等与企业所需之间不匹配.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排斥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以性别歧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市场因其社会性与制度性因素至少被分割成主要和次要两个层次,较之主要市场.次要市场的就业条件差、待遇低和发展机会少.女性劳动者因其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往往被排斥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困难且频遭歧视.社会性别排斥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借口",而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又强化了社会性别的排斥程度,如果没有相关的约束,这个恶性循环机制难以规避.正如商品和资本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一方改进的代价是另一方的受损,无论如何效率和福利都没有实现最优,存在着改进的必要.本文深刻剖析社会排斥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及危害,为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再就业的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下岗职工因信息封闭或流动、传递渠道不畅而不能准确、及时获得就业相关信息,以致与再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发展劳动力市场是排除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的根本途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迫切需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提供劳动力就业所需的信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不成熟。功能不齐全,吞吐能力较弱,与大量下岗职工走向市场的趋势极不适应。因此,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使之成为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蓄水池”和“调节器”,使下岗职工有一座通向再就业的桥梁,从而推动下岗职工由企业消化向社会消化转变。截止1996年底,全国职业介绍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逐渐严重的“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提出应当确立市场机制在劳动资源调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创造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条件,打破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板块式”结合状况,使计划建立在对市场的调节之上,形成国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决策并引导企业招工和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宋智  吕昭河 《当代经济》2007,(10):82-83
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体系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同时构建和谐劳动力市场能有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功能和取向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云南劳动力市场在"结构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别歧视"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