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3.
叶丹 《经济师》2010,(3):175-176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日趋增大,其投资价值的分析日益引起了投资人的重视。对投资人而言,在对比分析国债与其它各种金融资产的投资价值时,收益率的比较难以直接进行。文章采取IRR法推导出贴现国债收益率,并主要据此对目前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记账式贴现国债的投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利导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静 《经济师》2005,(3):66-6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近些年国债规模迅速膨胀 ,因而国债风除成为经济理论界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评估 ,得出国债规模偏大的基本结论 ,并对国债风险的表现形式做了重新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陆 《财经研究》2001,27(9):52-56
本文首先对我国国债规模和财政赤字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微积分推导出国债规模的动态变化方程,并分别以我国1999年和2000年为初始条件对我国国债规律的长远变化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两种预测结果分析了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及其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当前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肖坤 《生产力研究》2003,(6):264-26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阐述 ,并通过对具体的国债规模指标分析及国际比较 ,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财务债务重负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强大的矛盾以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偏大与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贾康(1996)在“国债适度规模、债种结构与利率匹配”一文中认为,“在一国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然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国债适度规模的讨论。 一、国债规模是否偏大的三种观点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大小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法:一种观点法认为中国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偏高,国债规模偏大,需要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国债规模风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红梅(1997)、张银政(1997)、陈守东和赵振全(1997)、陈志楣(1998)、《财政赤字与国债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8.
1.国债结构不合理。A、期限结合不合理:国债发行中,长期国债年度发行不均衡,自1981年到2000年,国债发行基本上以中期国债为主,短期国债发行规模过小;国债偿还期限过于集中,新债发行的三分之二要用于偿还旧债。B、利率结构。国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国债票面利率本身已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就难以刺激个人投资参与流通转让市场的运用。C、国债品种结构单一。主要是凭证式,记帐式,固定的持有期限等几种国债。D、持有者结构。目前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以个人为主,社会公众拥有60%的国债,在我国中央银行资产构成中基本不包括国债,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也仅占其资金运用的5%左右。  相似文献   

9.
陈春霞 《当代财经》2002,(12):44-45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可以用作经济建设,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可心借此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国债自恢复发行以来,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发展趋势如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余良  胡华  唐精彬 《经济论坛》2004,(14):75-76
由于反映国债规模的指标较多,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指标反映出的国债规模有所不同,从而从中得出的结论就有所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国债警戒线的确定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发达国家借鉴过来的,是不是确实适合我国,这一点我们很难判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警戒线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然后再对比我国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反映我国的实际国债规模。  相似文献   

11.
论国债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子荣  王琳 《经济学家》2001,(1):108-114
虽然我国的国债规模尚未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其中隐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联系国债本质、国债发行原因、国债运行,对我国当前的国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国债风险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国债需求、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财政的偿债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我国的国债规模,认为从静态看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但从动态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加上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正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与日俱增的潜在风险,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之中.本文提出了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防范潜在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国债持有结构的一般分析国债持有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国债规模一定条件下,国债由哪些机构和个人持有,以及他们在国债总额中所占比重。研究国债持有结构不仅要研究国债由哪些主体持有,而且还要研究各主体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国债持有的实际情况看,国债的一般持有者包括: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国债在各个不同主体之间的持有构成了国债的持有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蕾  王长海 《经济纵横》2000,(11):16-18
国债发行规模适度 ,才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从国债规模衡量指标及国际比较看 ,我国既要降低债务依存度 ,又要适度扩大国债规模 ,为此 ,节约和降低筹资成本应是贯彻今后国债发行与管理的最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国债效应有五个,即国债的强行挤出入效应、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及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它们是相互补充、彼此关联的。今后几年中,国债政策宜取向于:(1)适度减缩国债增长规模;(2)实行国债弹性化政策;(3)致力于国债制度的创新。与此同时,出于国债各效应及政策考虑,国债政策必须同财政、货币及税收政策联袂:1、复归财政预算平衡原则;2、运用货币政策协调与制约国债政策;3、施行刚柔相济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atistica软件,运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选取,进而建立国债规模的分阶段线性模型。通过模型所展现的国债规模发行趋势,我们认为:以发行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内不应淡出,我国政府应当在适度控制国债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债的利率效应与基准利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转型期国债的利率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上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表明,由于我国转型期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未到位,利率以管制为主,货币的财政性发行,所以国债规模及其占GDP比重增大对利率变动的影响很不规则,但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及其收益率形成,国债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性招标机制,国债回购利率市场化,国债期货交易试验及近年来中央银行债券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则促进了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国债市场利率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债规模的扩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债职能拓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分析国债规模在监控一般指标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财政收入手段的互换来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债务规模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金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债依存度(=国债规模/财政支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及居民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主要从应债能力和偿债能力去界定一国的国债规模,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中的影响变量,限制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债还本付息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0.
国债规模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长 《资本市场》2000,(12):17-18
<正> 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悖论之中“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国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国家首次采取主动扩张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使得国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