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改善北京大型平交路口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 ,造成北京大型平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非机动车道设置不尽合理而造成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要解决此问题 ,从长远看需从城市和交通规划等宏观层面解决深层问题 ;近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缩短行人和自行车过路口的距离 ,并相应调整路口交通设施和规则 ,已减少交叉点 ,疏导拥堵。  相似文献   

2.
吴忠贵  文冰 《价值工程》2012,31(20):305-307
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规模不断被突破,但为枢纽服务的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的集散能力是有限的。如何做好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方案,成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南宁市火车东站周边地区交通规划为例,对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规划作深入探索,以期不断提高同类规划水平,避免综合交通枢纽周边道路系统一贯以来拥堵和混乱局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上海市中心区交通特征基础上,根据非机动车交通出行特征,强调了非机动车绿色通道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建议非机动车绿色通道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因“通学”引起的潮汐式拥堵是城市发展更新面临的“顽疾”之一,掌握中小学周边拥堵特征和机理是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运用单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城市中小学周边拥堵程度及特征、影响因素与机理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城市中小学周边拥堵等级为一级拥堵,且呈现潮汐性、集中性和扩散性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拥堵的因素排序为接送>交通容量,结合交通供需平衡理论,深入探析通学型拥堵的形成规律,为城市中小学周边缓堵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国各城市中小学上下学时段道路交通严重拥堵现象已经成为普遍的城市交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不同城市若干学校的踏勘分析,在探索中小学所在地交通拥堵成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改变家长接送孩子状况的基本条件和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对策,同时给出了中小学周边通学路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减少私家车辆出行、降低人们出行成本,同时也减少城市机动车的拥堵情况.通过优化城区公共交通和城际公共交通、保障短距离非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几个方面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王帆  周健勇 《物流科技》2021,(2):126-130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实现站点周边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对杭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状态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显示案例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状态存在差别,最后根据发展现状分析原因并给出促进站点周边协调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从个体感知视角分析其成因,能够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不同群体出行个体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拥堵更为敏感,其次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偶发性事件,而移动互联因素会缓解拥堵感受;不同人群关注的拥堵成因与交通需求有关,道路资源分配问题凸显。因此,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交通客流组织模式、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合理配置道路资源等对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与机动化水平提升,交通拥堵成为困扰我国各大城市的难题。基于《2016年天津市居民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从城市居民个体认知视角分析交通拥堵成因、评价治堵措施。结果表明:第一,交通拥堵的主要成因包括道路两侧违规占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和居民交通安全法制意识薄弱;第二,相较于拥堵收费政策,居民更加支持公交优先政策;第三,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人群对交通拥堵成因的感知以及政策的评价存在差异。因此,提出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道路交通信号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在无法改变城市交通道路的前提下,提前预知道路拥堵情况成为目前城市交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供一种能实时发布道路拥堵路况的解决方案——LED交通诱导屏,其由16块P10双色模组、主控器及视频图像解析系统组成,整个诱导屏以模组显示红、绿、黄三色方式实时呈现所指道路堵塞、畅通或者拥堵路况,从而达到让驾驶员提前预知前行道路实时路况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贾海亮 《价值工程》2012,31(29):296-297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发展,交通拥挤已经成为目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拥挤成因以及拥挤的不利影响,找出城市交通拥挤的症结所在。通过分析常发性交通拥挤与偶发性交通拥挤基本特性,制定相应的交通拥挤控制和疏导策略,并提出了交通拥挤治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All spatial urban models with congestion assume that the departure (arrival) time of commutes is exogenously determined and assume that travel speed at a given time and location depends upon the traffic density at that point in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that encompasses such models, but allows workers to choose the time at which they leave home (arrive at work). This paper then proves that in general only one equilibrium exists for urban models with traditional congestion technology: a commuting pattern in which commuting is continuous and the rush hour never ends, which is unrepresentative of traffic patterns anywhere. This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alterna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urban models with congestion that may have more realistic equilibria.  相似文献   

13.
In standard economic models of 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flow does not fall under heavily congested conditions. But this is counter to experience, especially in the downtown areas of major cities during rush hour. This paper analyzes a bathtub model of downtown rush-hour traffic congestion that builds on ideas put forward by William Vickrey. Water flowing into the bathtub corresponds to cars entering the traffic stream, water flowing out of the bathtub to cars exiting from it, and the height of water in the bathtub to traffic density. Veloci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density, and outflow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density and velocity. Above a critical density, outflow falls as density increases (traffic jam situations). When demand is high relative to capacity, applying an optimal time-varying toll generates benefits that may be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models and that exceed the toll revenue collected.  相似文献   

14.
斯德哥尔摩内城交通拥挤收费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斯德哥尔摩内城地区"交通拥挤收费"政策出台背景的基础上,从收费时间、收费区域、收费标准、收费对象、付费方式等方面,概括了其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主要内容;从交通流量、出行时间、出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治理效果;对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探索历程进行了政策评判。认为拥挤收费政策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政党联盟与政治妥协的产物;拥挤收费政策是一套囊括诸多措施、相互间配合严密的一揽子方案;拥挤收费政策采取了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审慎推进策略;拥挤收费政策构建了科学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拥挤收费政策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可能存在一系列负面效应;拥挤收费政策的运行主体多元,相互间展开了有序分工与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15.
邓文  陶茂华 《物流技术》2012,(7):71-73,101
交通拥堵传播和消散机制的研究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核心基础工作。三角形基本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宏观交通流模型,在该模型中有两种特征线,前置波和后置波。前置波表示畅通交通流的动态演化进程,后置波表示拥堵交通流的动态演化进程。当畅通交通流与拥堵交通流交叉时会形成一条激波带,激波带分离了两种交通状态,且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游和下游传播。拥堵的传播和消散本质上是激波的传播。最后,以一数字算例,分析了由下游瓶颈造成的拥堵向后传播的规律以及瓶颈能力恢复后拥堵消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model of bottleneck congestion such tha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jams is explicitly formulated.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peak-load problem for the morning rush hour: every morning, a fixed number of commuters travel across a roadway, and each of them chooses departure time to minimize commuting cost consisting of travel time cost, scheduling cost, and toll. Equilibrium and optimal patterns of departure are solved and optimal peak-load toll is derived. Incorporating traffic jams alters the earlier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is, road users may be better off from paying the optimal peak-load tol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ch a result is obtained are identified by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吴宏娜  韩印 《价值工程》2011,30(7):184-186
交通拥挤事件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造成交通延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快速有效的识别拥挤事件是城市交通控制策略的重要环节。针对交通流相态及其交通因素类属方面存在的模糊性,本文在分析交通流特征时对其进行了聚类软化分。根据交通流特性,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交通流各要素进行模糊分析处理。通过对交通量隶属度的判别和聚类分析结果,找出不同交通流间的亲疏程度和相似性,将具有相近特性的交通流归纳在一类,从而判别出交通流相态属性,确定交通拥挤事件的发生,达到对交通拥挤事件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德地图发布的道路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大数据,结合断点回归方法,对全国省会城市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新开通的4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轨道交通虽能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但效果并不明显,存在着异质性影响;常住人口在600万至900万人的城市新增轨道交通的治堵效应显著,不足600万人及超过900万人的城市,治堵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治堵效应异质性及总体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兴建轨道交通的决策机制造成了站点布局、通车里程与出行总需求之间的错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d by speed differences using both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s. Especially outside peak hours, speed differences are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congestion. Som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 optimal tolls for slow vehicl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fast drivers, that the marginal external costs and the optimal tolls for slow drivers are actually decreasing in the equilibrium number of slow drivers, and that “platooning” may become an attractive option especially when the desire for a low speed is caused by a lower value of time.  相似文献   

20.
苗滕 《价值工程》2011,30(29):288-289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拥挤现状,立足城市交通拥挤的实质,基于TDM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从中长期交通拥挤治理的角度,提出城市交通拥挤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