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灿  谭新明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90-190,208
我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层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物流人才。文章从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条件的构建等几个层面说明,培养基层管理和技能型的物流人才必须创造切合实际业务的教学情景和实践性教学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浅谈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掌握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物流专业人才列为全国十二类技能型紧缺人才之一.我国的物流教育也随着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我国物流教育新的起跑点.  相似文献   

3.
周勇 《物流技术》2014,(15):474-476
对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地调研了物流企业、在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及在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发现工学结合与理论实践结合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物流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具体举措,指明了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为前提,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学生的课程体系.文章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首先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然后提出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社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应用性人才,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这一体系成为提高物流专业学生技能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昊平  李选芒 《价值工程》2011,30(4):269-269
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物流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能力培养上应有新的标准,缩短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距离。文中主要分析了高技能型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物流业或物流活动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是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本文从后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大环境分析入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以提升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信息能力为目标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冬梅  陈丽英 《物流科技》2007,30(8):115-117
我国物流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性行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将不断提高。在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中,对从事操作岗位工作的物流技能型人才需求占了70%以上。如何满足我国物流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探讨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物流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田帅辉  常兰 《价值工程》2014,(35):269-271
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瓶颈。结合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知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改革措施,为高等院校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物流成本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物流成本管理技巧,为了更好地体现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特色,本门课程进行了改革,文中主要探讨该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本课程以具体的物流成本核算任务为主线进行学习和教学,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不同类型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在练习中掌握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的技能,结果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案的制作能力,通过对不同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方案制作,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欧才学 《物流科技》2012,(1):118-1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并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却十分匮乏,21世纪,物流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加快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职业教育,文章试图分析中职物流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敏 《物流科技》2012,(8):104-107
目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阶段,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在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企业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迫切要求。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分析了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供应链结构,构建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供应链模型,建立了包括目标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三元培养机制",试图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文中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技能物流人才体现了供需矛盾突出、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内部培训不足以及行业性不明显等特点。还从岗位分析入手,提出了高技能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从产教结合,共同开发物流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合作,改革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手段,加快物流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共同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物流操作人员、物流实际管理人员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而获得符合企业特征和个性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谈到了构建综合物流人才需求各方与物流人才供给各方的网络平台,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信息的及时反馈。最后提出对加快发展我国人才物流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文生 《物流科技》2013,(11):107-111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结合江门市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构建“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永天  张联  蒋维杨 《价值工程》2014,(31):261-262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要求既要有应对传统安全威胁,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又要有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面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学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搞好以培育核心军事行动能力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大力加强学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培养,为完成多样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佳萦 《价值工程》2014,(36):254-255
近五年物流专业学生就业调查表明,物流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稳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同期就业市场需求调查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流行业发展日益成熟,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逐步上升趋势。这一对口就业率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反差引起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绍峰 《价值工程》2014,(31):254-255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构建的"6310"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本文通过对汽车营销专业"6310"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阐述,以期为"汽车营销"这个人才群体,培养出符合本专业特点,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