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社会矛盾不断解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的过程。和谐与矛盾两者之间是相互斗争而又相互促进并最终达到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思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党处理社会矛盾的传统思维。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探讨和谐社会同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宏伟目标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林樟杰 《科学决策》2008,(10):11-12
正确的思想认识,总是实际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能一方面顺应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需要,一方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那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当前需要破除哪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树立哪些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呢?  相似文献   

3.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全国上下都在提“和谐社会”,那么和谐社会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上的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是一个能将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和范围内并实现各种利益人体均衡的社会;是一个能自我化解和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社会。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要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干发展的协调性。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6.
《今日重庆》2006,(11):20-23
实现社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位名叫“心底的中国”的网友在新华网论坛上发出《21世纪,通过重庆告诉世界》的帖子,他说:重庆在寻找一条具有西部特色、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他提议:重庆要致力于打造具有标本意义的“和谐之都”。 事实上,和谐重庆正是重庆这些年在发展中努力买现的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和谐重庆的探索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社会进步:既通过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又通过民土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发展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业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生态和谐。旅游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内部经济、思想和政治和谐发展、推动了人自身发展和人际和谐,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曲海滨 《乡镇经济》2008,24(1):15-18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民主方式来实践农村社会的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丽伟 《理论观察》2005,(4):169-170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社会也一定存在和谐。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平等,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庭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我国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落实以人为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重在把握人的思想脉搏,变革人的思维方式,更新人的思想观念,开启人的心智愿景。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落实到航道事业发展上,实现航道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把握四个方面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之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建风 《乡镇经济》2009,25(9):68-71
当前我国正注重用科学发展观来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并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首先,对建国后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进行了评述,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存的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先秦儒道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关于通向和谐社会途径的观点却不尽相同。若以儒道互补,则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社会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文章指出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对秩序的认识;其次,要加强实践层面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杨杰 《特区经济》2007,(5):240-242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表明,十六大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主张已进一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了。本文提出和谐社会需要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和谐社会需要着力培育“人本法治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经济以法治为保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经济为人民、发展经济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是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社会分层的定性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的方向性,而且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对社会分层现象的制度选择。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分层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分层作为由各个个体的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社会集合之间的一种整体性社会事实,也必然会体现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社会分层与社会分工、社会异化的区别,从而也体现出其终极的目标价值——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正义观规范了社会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力范畴,界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经济生活范畴。在其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差别调节原则的理论阐述中,促使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所对应存在的合理化问题、流动性问题、分配制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推动以理论为指导,深化探索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充分就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及伟 《特区经济》2007,216(1):17-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等各种不同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实践中应当科学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就业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科学地研究制定好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宏观层面上,它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突飞猛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它深深影响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这些影响可以明确地从技术革命中看出来。技术进步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阶层结构,主要是以社会分工为中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对效率和利润的竞争,并由技术的效率和劳动替代属性,以及人对社会地位的追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与内在追求,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要构建社会和谐公平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而提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国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历史机遇中的特殊性别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