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先锋弗吉尼亚伍尔夫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评论《一间自己的房子》,以作者的本意来看,“房子”本身只是一个隐喻。  相似文献   

2.
我爱急子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7,(17):244-244
两位高手不明白,急子是有信仰的人。如果看见弟弟的脑袋,转身离开,就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即使眼含热泪急子是个男人。我也是个男人。这就有点儿问题。听说有个叫李银河的女人一直在暗中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又听说有人一  相似文献   

3.
读者     
狼来了的故事北京新浪网友最近翻阅了《房地产导刊》1月刊首席评论栏目、北大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教授的一篇评论:《政策有保有压楼市基调维稳》。这篇稿件发表时国十一条尚未出台。陈教授从政策适度微调、城镇化利好和房价回调三个章节谈了自己的观点,中规中矩。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双城记》。陈杰说,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自己过去的生活。当过网管,在超市做过运营管理,当过模特、记者兼主持人,在上市公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的信《学术经济学》的六十篇评论中,除了《科学》杂志刊登的两篇(10月8日号,第108页和12月10日号,第1070页)外,各篇都强烈(往往还很热烈)支持我对学术经济学所进行的批评。这些评论中,没有一篇出自我所批评的理论经济学家们和计量经济学家们之手。  相似文献   

6.
《哈佛商业评论》2010年7月号刊上刊登了本文作者姜汝祥博士的一篇文章《停止对智慧的浪费》,这也是《哈佛商业评论》88年来刊发的第一篇中文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7.
张超 《经营者》2013,(1):62
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有两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官员",一个是"职业经理人"。这两种人左右着中国汽车的发展说起我和《汽车商业评论》的渊源,已经八年了。那时,《汽车商业评论》还不叫"汽车商业评论"。从那时起,这本杂志就以一种宗教的热忱、清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索强烈感染了我。从此,我和《汽车商业评论》相伴至今。开始合作的时候,我的评论话题集中在我颇有体会的汽车营销范畴,后来逐渐又加入管理的内容。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又对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现状和前途表达了自己的挚爱和忧虑。这几年为该杂志写文章,总觉得酣畅  相似文献   

8.
正《财务与会计》从1979年创刊至今已经35年了,我从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开始,与《财务与会计》一同走过了这35年。自1987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第一篇小文章以来,到2013年为止我已经在《财务与会计》发表论文30余篇。回顾这30多年的财务与会计学习及教研生涯,结合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我对自己  相似文献   

9.
胡泳 《英才》2014,(10):61-61
本文标题所提出的是一个有关互联网的争论不休的问题,根据答案,可以分成“聪明派”和“愚蠢派”。 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是后一派的领头羊。他认为互联网把我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变得更愚蠢了。他的《浅薄》(The Shallows)一书开头便指出,2007年,他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因网络发生了改变,但并非是朝好的方向。“我失去了我原来的大脑”,他在书中写道。  相似文献   

10.
正拙著《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理论篇、实践篇)出版后,不意引来《秘书工作》的"青睐",一篇洋洋洒洒的访谈录把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老秘"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继而又再三约我写些经验体会之类的文章。这可叫我犯难了:不写吧,人家这是信任我看得起我,再说拒绝这样一份读者众、影响大、质量高的权威性刊物,未免显得有点不识抬举;可写吧,又觉得肚子里那半壶子水已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责任     
在写《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之前,我不知该如何写作这篇评论,甚至开始的想法是想做出一番批判。写完报告之后,思路不禁开始转变,因为我们的行业教育在需要我们鞭策的同时,更需要的是我们共同的瞩目与努力。 一、我的物业管理求学历程  相似文献   

12.
信仰     
王缨 《中外管理》2009,(9):32-36
“谁也不能让我背叛我的信仰!” ——电视剧《潜伏》中这句震撼人心的台词.尽显了信仰的力量.但……也说明了信仰在当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有幸阅读了《好心态比什么都重要》一书.让我感慨颇多.想起了西方名著中的一段话:“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  相似文献   

14.
李显君 《经营者》2015,(2):71-73
我个人喜欢这本杂志的角度,认为它对实践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要超越国内的同类杂志我接触《汽车商业评论》时间不长,原来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在商业评论类的杂志里,我只关注《哈佛商业评论》和MIT的《斯隆管理评论》,而国内已发行的那些"某某商业评论",我个人觉得既没有理论的超越也没有实践的升华,因此,这些最初模仿《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的杂志经营得都不是很景气。  相似文献   

15.
牛一龙 《经营者》2015,(2):67-69
这8年多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几经调整,苦辣酸甜别样滋味。其间我放弃过很多,包括同行高职高薪的诱惑这是我投向《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的第98篇约稿。98的背后,是98个月,是我儿子从牙牙学语到口若悬河的过程,是我从报人转向宣传干部、公关人、品牌人、销售人、营销人的转型历程。1993年9月,恰16岁的我,选择到武汉船舶工业学校  相似文献   

16.
我刊连续多期编发了张书栋先生的游记散文,因其丰富的信息,深刻的思想,轻松、平实的语言而受到读者关注。凌鼎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阅读了我刊发表的文章,以及张书栋先生的游记散文集《域外见闻》后,写下了这篇评论文章。我们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涂彦平 《经营者》2013,(1):228-229
精雕细琢是一篇稿子,草草写就也是一篇稿子,但有一份信任在那里,稿子写起来就多了一份敬畏年少时的我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但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汽车媒体记者。因缘际会,2012年我结缘《汽车商业评论》。一入此门深似海,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向我敞开,除了面对未知的新奇感,内心更多的是忐忑,压力也随之而来。好在我身处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同事们能干又专业,他们对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我是一种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如警察一般审视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我们又大声表达自己最真实的赞美。我们向往新鲜的空气、自由的空气和独立的空气在我写这篇卷首语的时候,2014年已经过去了十天。十天前我为《汽车商业评论》官方微信的读者写下了元旦献辞,现在却又要为新年的第一期杂志写下感想,岁月匆匆不过如此,但却无暇作老生常谈的感叹。我元旦献辞的题目是《我看到了优秀传统媒体更为伟大的未来》,意在阐明这样的主题:日益发达的移动互联网,让真正坚守专业主义的传统媒体获得了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影响的能力。同时,那些僵化的传统媒体将彻底被洗牌而无法再搅局,那些同样僵  相似文献   

19.
那,就让我们立刻行动,一起来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吧!行动之前,先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有一点点精神,哪怕不是足够伟大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从清晨到日暮,然后从日暮到午夜,我心无旁骛地加工一篇篇你们即将看到的《汽车商业评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周姮 《房地产导刊》2015,(Z1):46-48
题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狄更斯《双城记》大时代是由各个个体共同筑建起来的,所以大时代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梦想与喜怒哀乐。房地产行业作为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也同样承载普罗大众对“家”的憧憬。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