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群作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形态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大战略地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  相似文献   

2.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这一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由此肩负起重大的国家使命。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是宁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市域经济足区域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发腱市域经济足顺应经济仝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20,(7):34-35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宁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建设已初见成效: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双向国际投资稳步推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制度环境不断提升。但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战略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及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加剧等形势下,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传统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缺乏、对外开放结构不够完善、重点开发区能级不高、对国际高端要素吸引力不足等障碍。  相似文献   

5.
一、制定广州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广州是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总方针的沿海港口城市,是经中央批准拥有“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且拥有全国最广阔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省份的省会,制订地区性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慎考虑三方面依据:其一、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沿海中心城市的要求;其二、广州在全国经济发展总格局中  相似文献   

6.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1,(Z1):32-33
表述语:开放合作、务实创新、时尚典雅、文明和谐作者:吕富春单位:大连保税区管委会总工会综合部解释:开放合作——大连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以率先开放引领东北振兴,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东北地区的开放龙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及龙头作用,大连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从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到英特尔项目,开放合作使大连被赋予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产业聚集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框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区域框架。把宁波港、“三区一岛”(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大榭岛)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大力推进以省、市级开发区为重点的区域对外开往,进一步增强港口和重点开放区域对全市经济发展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体开放。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5,(8):24-25
宁波日渐成为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城市具有的独特优势,这是决定宁波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向长三角区域主要经济中心的地位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6,(9):M0001-M000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城市群内相关节点城市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市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另一方面它在引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城市群内相关节点城市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各类城市市域内部各领域正形成紧密的,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市域经济发展正逐步显出成效,而且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显示出了加快推进的趋势。那么,从宁波的情况看,市域经济也正在以一种成熟的经济形态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提高认知、理解市域经济,自然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而来自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市域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市域经济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6,(9):3-16
市域经济是城市主导、极化型的区域经济形态,是更具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等特点的经济社会系统,是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地方治理模式。它是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发展市域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市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探求其内在规律,加快推进市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区域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在我国经济快速前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先行军角色。2007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共实现GDP46672.0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作为我国首批开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2009,(8):73-73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国内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版块,其经济发展势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复苏。长三角经济区,也正在呈现有力回暖迹象,特别是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用电量数据逐渐出现积极变化。我们选取长三角区域16个主要城市,提取经济总量、消费、投资、进出口、财政与物价等七大经济指标,综合反映长三角16城市1-5月份经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金融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催生出更为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并由此产生着对跨地区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必须加强金融合作,使金融资源冲破行政分割的壁垒,在区域内部自由流动配置,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长三角金融合作发展的机制分析与进程设计以及相关政策建议的研究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依托于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撑力量。继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之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组织和行政社会组织的统一体.一般来看,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构建长三角统一市场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途径.长三角统一市场的构建需要围绕内外开放和有序竞争这两条主线展开.内外开放要求长三角以竞相开放的态度推行更深层次的对内开放,以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调整为主要手段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并且推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庞大内需市场虹吸国际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长三角创新能力提升.有序竞争要求长三角在积极配合国家治理经济垄断的同时,积极尝试减少发展导向的地方层面产业政策,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效治理行政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下,宁波与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之间形成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宁波将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