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选取1962-2013年中美出口贸易数据,从微观产品特征视角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产品特征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品特征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机制,即产业升级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现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还受到产品本身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依赖产品密度(DEN),即依赖于既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实现渐进式发展,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美国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产品密度(DEN)与产品技术复杂性(PCI)同时发挥了积极的双重作用并促进新竞争优势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密度(DEN)和产品复杂度指数(PCI)在不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发现,随着生产要素禀赋积累以及产品技术复杂性提高,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但是引领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2.
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及可视化方法,从产品结构视角研究产品密度、产品机会收益以及二者交互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借助中国1962-2015年783种产品的出口数据,在可视化基础上分别运用OLS与Probit模型对全产业以及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产业来看,产品密度以及产品机会收益的提高对产业升级和失势均有促进作用,结合二者交互作用来看,产品密度充当牵引力,产品机会收益充当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各影响机制在细分产业中存在差异,除低技术制造业外,各产业升级对产品密度依赖较高;产品机会收益促进了资源类制造业的升级与失势,但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产品密度与产品机会收益的交互促进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升级并抑制了低技术制造业的失势,但对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耘  周灏 《经济前沿》2011,(2):38-45
本文在竞争与合作的分析框架内讨论了中国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替代跨国公司产品的路径,并研究了我国空调行业的整体升级过程,发现尽管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有多种渠道,但通过在国内、国外市场上替代跨国公司的产品来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合作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从替代进口产品开始,到替代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进而抢占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的产品升级路径。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外国技术的溢出和中国企业的技术学习努力。中国长期的产业升级战略对企业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成功推动了在技术学习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7,(1):58-71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张萌  钟妙  陈艳丽 《当代经济》2024,(2):91-100
高技术产业升级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落脚点,而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与核心驱动力。通过采用2009—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分析创新结构与禀赋结构的互动关系;基于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创新结构、禀赋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禀赋结构对创新结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创新结构对禀赋结构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创新结构和禀赋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禀赋结构和创新结构会增强彼此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负向影响效果。最后,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创新效率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网络多元嵌入是企业网络能力形成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网络双重嵌入和网络耦合视角,选取2009-2020年291家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个体创新网络与股东关系网络双重嵌入及企业个体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企业个体创新网络连通性与网络团体规模、股东关系网络密度及企业创新能力均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并且由于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间的创新决策冲突给产业升级带来负面影响,企业间网络连通性和企业个体研发投入在股东间过于紧密的关系影响下反而不利于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升级是综合企业个体创新、企业间创新合作和企业投资者合作等多个层次的多维度动态过程,降低数字创新不确定性和有效利用网络化创新合作机制将是产业数字创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优势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存在要素依赖性、发展速度较慢、创新能力较弱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本文对影响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的因素:要素禀赋、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和外部竞争等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外生动力的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在宁波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素禀赋理论和需求重叠理论仍然对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外贸发展之路,宁波要牢牢抓住本地要素禀赋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贸易主体、贸易方式、贸易市场等方面的多元化,适应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贸易产业链,走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所谓集群根植性是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和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是支持产业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刘恒江、陈继祥,2005)。集群根植性到底通过哪些机制来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发展,笔者认为是人力资本集聚机制、自然禀赋的促进机制、减少交易费用的实现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等。在此对其做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势非线性演化与线性演化并重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推进产业模块化、实施产业集群,枸建区域联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普 《技术经济》2020,39(6):24-33
基于输入端的行业距离构造并利用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科技、经济结构和制度6大类共23种要素禀赋结构提出一种行业的"距离"度量。根据该度量绘制了行业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了10个低价值行业升级至3个高价值行业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资源型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要经历更多的轮次,有时甚至缺乏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路径。有些中间行业如饮料制造业则始终出现在低价值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升级路径中,中西部省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若能趋近这些行业,产业升级将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工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低工资阻碍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Empirical study using a 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 indicates tha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has had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stabilizing effect on the amplitud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A further analysis using a TGARCH model reveals that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 have asymmetrical effects on the size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the primary industry(extraction)has little effect;the secondary industry(manufacturing)has a leverage effect mainly caused by heavy industry;the tertiary industry(services)has a clear stabilizing effect,with the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logistics,the postal industry,housing-catering services,and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being most significant,and the effect of wholesale,retail,the finance industry and real estate being less significant due to their own large fluctuations.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that to maintain stable growth in the economy,China should optimize the relations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and further push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质量状况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基础,质量改进优化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质量提高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质量生态系统决定产业集群升级的能力。在质量变革视角下,顺德家电产业集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链整合和主攻智能制造升级的路径为:一是由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升级;二是由整机生产向全产业链一体化转型;三是由自动化走向智能化。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升级对我国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有重要启示,通过制造业产业集群质量全面提升以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全面升级,是助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创新要素流动既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反之,产业结构变迁又会通过微观效应推动创新主体创新。基于1998-2018年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了创新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回归结果表明:R&D人员流动对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其它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溢出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R&D资本流动对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其它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其它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R&D人员及R&D资本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抑制了其它地区的R&D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18.
张云  王昕 《技术经济》2013,32(1):44-50
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ODI分为学习型ODI和竞争型ODI,运用Almon方法并利用2003—2010年我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两者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种ODI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滞后期影响大于当期影响,且学习型ODI比竞争型ODI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中技术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白延涛 《技术经济》2022,41(3):153-161
利用2010-2016年合并后的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企业-产品-年度层面的质量,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中国经济集聚对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产品质量。企业通过集聚到特定区域更加靠近劳动力、供应商、消费者和交通枢纽,降低了企业在用工、物流和推广方面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源用以升级产品质量。同时,理清了经济集聚影响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集聚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和边际成本下降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并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讨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以及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且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②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全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③东部地区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固定资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追赶状态,大力赶超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克服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