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诉愿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国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许多国家明确规定了诉愿权.本文试就公民诉愿权在我国宪法文本中的相关规定展开论述,初探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权利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日渐突出,导致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大幅度增加。通过对成龙英皇诉合一信息技术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进行分析,对于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深入探讨,对于如何界定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解释,最后对于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归类总结。  相似文献   

3.
共同治理型财务控制是指在共同治理模式下,各利益相关者为了保障各自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利用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公司实施的控制。在IT技术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财务控制的动态化和适时化使得共同治理型财务控制成为可能。通过建立网络化共同治理型财务控制信息系统,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大会“四位一体”的财务控制体系,最终实现共同治理型财务控制。  相似文献   

4.
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难于从严管理。那么影响国有企业从严管理的因素有哪些?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外部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强调“主人”参与管理多,被管理少。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个“主人”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具有当家做主的权利。狭义上讲,“主人”是指企业内部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对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生活福利、规章制度等的决策和管理具有参与决定的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债转股协议,发现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治理的积极参与,导致构成企业控制权的股东投票权、董事会权、职工参与权、优先转让权、剩余现金流权等都体现出强烈的权力制衡关系和保护弱势股东的特征。各投资主体平等地参与董事会决策权是构成共同治理模式的根本基础。改善债转股企业的治理质量,应在继续发挥政策效应的同时逐步强化市场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琳 《经济师》2006,(8):73-73
商业秘密权是指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其商业秘密,为了促进研究和开发,应该加强对商业秘密及相关权利的保护。但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商业秘密权人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应对商业秘密权进行限制,以督促商业秘密权人合理适当地行使权利,达到更好地保护商标秘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职工行为     
刘帮银 《经济师》1997,(8):46-47
论职工行为●刘帮银一、职工行为的要素、特点和功能1、职工行为的要素是对职工行为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的分类。分类是人们研究客观事物的一般方法。职工行为作为看得见、听得着的客观存在,构成部分对职工作为有不可小视的正负面影响。(1)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主导要素。释放企业生产力,关键在于释放职工本身所具有的原动力,发挥职工积极性,人活了,企业也就活了。经济体制改革至今,搞活企业、释放生产力的思路已较为清晰,本文将从增强民主管理意识、疏通生产力释放渠道以及加强宏观控制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商号——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商号权不断被侵犯的事实,也引发了大众对商号权法律保护的关注和思考。从商号权的概念和性质入手,结合目前中国对商号权的保护现状,提出商号权法律保护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性质: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之履行过程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发现企业的性质在于 ,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包括要素投入、要素使用权 (核心是剩余控制权 )的行使以及要素增值的分配 (核心是剩余索取权的行使 )以及企业组织资本与组织资产的创造和使用等 ,这一过程融交易功能与生产功能于一体。该组合约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作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 ,企业与市场是不能截然对立分离的 ,即要素市场、资产及服务市场等与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签订与履行是互为基础 ,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1.
余明江 《经济学家》2004,(5):125-126
人力资本能否分享企业剩余,享有适当的剩余控制和余索取权,面临的首要问题就要针对物力资本独享剩余取权和控制权的立论依据展开辩论,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综观相关文献,主张物力资本独享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的立论依据有三:其一,稀缺要素激励说,即要素稀缺性大,就应该获得相对多的剩余索取权。相对于人力资本言,物力资本则要稀缺得多。因为自然要素的基本特征有限的,而劳动力通常是过剩的。结果相比之下,物力资总是处于短缺状态。其二,风险承担说,即企业剩余权归不仅与稀缺要素所有者激励有关,还与要素所有者承担风险相关,物力资本所有者具有承…  相似文献   

12.
朱保  马忠 《当代财经》2023,(1):132-145
工资总额管制是缩小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重要抓手,那么工资总额管制能否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推动中央企业效率变革?以2015—2021年A股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工资总额管制相关信息,考察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后发现,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职工薪酬外部公平性、增强职工薪酬的业绩敏感性、促使企业削减冗余雇员是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前述影响在垄断行业与成熟期中央企业样本中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工资总额管制可以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公平与提升企业效率,在缩小职工工资所有制差距的同时,提升了中央企业职工激励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行工资总额管制政策,细化职工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特殊事项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对出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工资总额管理,发挥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权,对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规定了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其责任形式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企业工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切实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安全发展。这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劳动权、健康权、生命权的具体体现,是保证社会稳定、企业进步、家庭幸福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权由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构成。由于两种权利的不同属性,使得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运行程式、不同的管理要求,民事执行权构成要素的不同属性要求必须对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进行分权配置,使权力的配置与权力的属性相匹配。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构造的论述,论证民事执行权分权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要素之一。目前。不少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造成外欠货款难以回收,资金运营十分艰难,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陷人困境。本文就合同管理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管理的新思路,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陈玉蓉 《经济论坛》2005,(22):52-53
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是由我们党和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在我国《宪法》、《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乡镇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中都做了明确规定。然而在现实中,这些企业的资产归属投资者所有,其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较之于公有制企业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艾靓  陈倩文 《当代经济》2018,(13):84-85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从土地经营权融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何突破资金发展瓶颈,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本要素难点.研究发现,“三权分置”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影响机制分为“明晰农民土地产权——提升农户与金融机构对土地的双向预期——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社抵押土地经营权贷款——优化农村生产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等多种要素配置”四步.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存在于企业集团公司整体管理框架内,为实现企业集团公司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及组织分工等项要素的有机结合。主要涉及母子公司之间重大财务决策权限的划分,包括对外筹资权、投资决策权、收益分配权、营运资金控制权、资产处置权等。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其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