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扶贫场域内精英俘获的两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实现途径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村庄调研发现,农村社会分化带来的扶贫主体缺失、运动式治理带来的扶贫开发的悖论和"条块分割"管理带来的权责不匹配给精英俘获提供了社会基础、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基层产业扶贫实践中这种精英俘获表现为两个向度:基层政权选择性治理带来的"被动俘获"——村庄向度上的俘获精英;项目制实践运作中,精英相互合作主动俘获扶贫项目资源——个人向度上的精英俘获。前者受制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遵循的是地方政府科层制的关系理性;后者则体现为自下而上反控制的经济理性,遵循的是乡土社会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政策供给盲目,缺乏对贫困对象及根源的有效探索,导致扶贫资源被精英所俘获,异化了改革初衷,严重滞缓了贫困县域的农业发展。通过对改革中扶贫资源瞄准困境及对精英俘获的表现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精英俘获出现的成因和内在逻辑,渴求探索出规避精英俘获和村庄治理转型的路径和对策,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贫困农户脱贫进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照精准扶贫项目的地方实施流程,从村级视角具体分析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项目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在精准扶贫项目与贫困乡村衔接中出现了多类实践困境:项目分配与申请阶段,上级政府存在着对资源分配的"选择性平衡"思维与农户选择项目时对风险规避的思量;项目立项与实施阶段,产生了村级组织联合乡村精英对扶贫资源的俘获现象以及乡村基层组织通过"项目造点"方式对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反控制逻辑,贫困农户对项目的参与也折射出当地农民安于现状的常态,反映了"思想贫困"对农户项目参与积极性的阻碍。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是项目制下不同层级组织的多重逻辑与来自乡土逻辑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推进精准扶贫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需要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本文在讨论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缓解能力贫困、推进项目扶贫、促进资产扶贫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分析各类主体参与扶贫工作面临雇佣规模受限、精英俘获、小农户利益受损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从完善扶贫激励机制、加强扶贫项目监管及保障小农户权益等方面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贫困作用。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在扶贫开发中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管理扶贫项目。本文通过在扶贫工作中运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实施参与式扶贫,创新机制,使扶贫项目和资金更加公开、透明,群众有了知情权、择项权和监督权,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培育和强化,扶贫开发取得较好成效。参与式扶贫对新阶段改进扶贫方式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既是保障村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浙北荻港村环境治理的案例考察发现,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以农村精英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支撑,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为关键,以多元组织力量发挥为保障。尽管如此,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公民参与"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张力、如何实现"地方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如何增强"外部支持"与"内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如何平衡"生产规模"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未来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总结提升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鼓励乡村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创业属于草根创业,需要乡村公共资源的支持,但在乡村公共资源使用中存在的“精英俘获”现象,严重影响着乡村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开发及新创企业的成长,从而影响着乡村创业多重效应的发挥。需要从政策设计的公共性,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权力分配的透明性入手,消除乡村公共资源“精英俘获”对乡村创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不同的扶贫阶段进行了阐释,同时概述了中国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如形式主义与冒进主义、贫富的划分标准单一等,随后从多角度看待扶贫工作与乡村治理、扶贫工作与乡村治理相辅相成两个方面对农村扶贫工作和乡村治理的关系进行辩证统一的论述,阐明了扶贫工作对乡村治理的重要性,最后从内生扶贫是脱贫的根本出路、及时转变扶贫工作方法、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利用劳动要素进行产业扶贫、以政府转型带动农村发展、发挥第三方力量进行评估等六个方面总结出中国未来扶贫工作的方向以期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瞄准目标偏差、脱贫绩效边际递减、返贫时有发生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有效扶贫脱贫对当前的乡村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探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对农户脱贫的影响。第一,组织参与的治理方式能够提高村庄治理的有效性,对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户脱贫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政府主导的治理方式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大,但在我国贫困地区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贫困地区的政府功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在眉睫。第三,农民自治对农户脱贫的影响明显但作用最小,可能原因是受参与机会和渠道的制约。基于乡村多主体治理的复合型扶贫脱贫途径,从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内生型"脱贫以及"主动"脱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乡村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乡村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在给"三农"领域带来进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治理带来诸如治理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精英治理存在局限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健全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优化精英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途径来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乡村精英类别进行划分,进一步对乡村精英在村治中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困境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乡村精英从形式上可划分为五类,从结构上可归纳为三类;乡村精英在村治中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但面临许多困境,倡导建立乡村治理现代化智库、发挥不同乡村精英组合治村的作用、创造并优化乡村精英的聘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保护养育乡村精英的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乡村精英的流失瓦解了内生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协商机制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公众参与,主要是引导鼓励所有农民表达不同意见;二是形成决议并执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千家万户分散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绝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决议并执行。这个过程必须有乡村精英参与才能够完成。乡村精英流失之后,农民分散意见不能达成统一,造成治理失效。如何再造乡村精英群体是当前推动基层治理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护养育乡村精英的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精英参与村庄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很多地方形成"富人治村"的乡村治理模式。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揭示经济精英参与影响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及条件。经济精英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机驱使采取体制内或体制外参与方式影响乡村治理绩效,其效果依赖于主体素质、村民自治制度及信任关系等条件。本研究可以拓展精英参与村庄治理的理论研究,并为促进经济精英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柔性扶贫是针对刚性扶贫而言的,为迎合自上而下的扶贫项目而不顾实际的削足适履扶贫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扶贫项目失败或低效。柔性扶贫认为乡村是一个有机的价值体系,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规律,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新组合可以使乡村价值得以放大。外来要素只有融入乡村体系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柔性扶贫不仅表现为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可  相似文献   

15.
乡村回流精英的角色变迁是文章探讨的意旨所在。乡村精英在回到家乡后,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了乡村中的核心人物。而在这其中,伴随着精英角色的不断变迁,由"新"精英代替了"旧"精英,由经济精英转化为社会精英与政治精英。乡村精英的更迭与转化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精英结构,并最终影响了乡村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重大国家战略,目标是确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和同步小康。乡村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面临多重困境,从理念到操作基本都侧重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并基本对标于2020年的脱贫目标,没有考虑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户持续发展问题,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差距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建设、基于旅游产业链设计乡村旅游产品、注重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及旅游扶贫激励机制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的定性研究方法,以西部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为关注对象,在基层干部、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体三者互构关系层面分析了项目扶贫在基层社会所遭遇的实践困境。研究表明,基层干部的总体性支配、社会力量的缺场以及贫困群体主体性权利的缺失,使基层项目扶贫实践陷入结构化困境中,这种结构化困境消解了脱贫的实践效果,制约了国家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要优化基层项目扶贫的治理结构,应当对基层干部的权力进行松绑,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并重建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地位,走以贫困群体为中心的内生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的两大重要战略部署,具有理念相通性和阶段递进性,提高二者的政策匹配度和实践融合度,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和乡村振兴的实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应以促进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的生计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聚焦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现代化、扶贫资产管理和高效利用、绿色减贫长效机制构建等重点领域,加快政策深化调整、工作体系转变、资源配置方式转型,提升脱贫效果可持续性,促进减贫治理长效化,实现乡村内生性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性构建了包括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四个方面的农民数字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以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和双重身份精英表征农民的乡村精英身份,依据自主治理理论,架构了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影响乡村数字治理参与行为的逻辑框架,并采用四川省和重庆市65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  相似文献   

20.
由扶贫信息管理与扶贫绩效评估构成的扶贫管理事关我国贫困治理的顺利推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扶贫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贫困信息管理技术滞后,扶贫项目与资金受众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缺乏量化评定标准等,对此,急需从优化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扶贫绩效评估体系,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整合财政扶贫资源,健全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培育多元化扶贫主体与构建社会扶贫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结合对我国经济局势与扶贫政策变化的预测,未来扶贫信息管理与绩效评估管理将趋于科学性、精准性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