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超 《大众商务》2010,(6):63-64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园区建设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园区建设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呈现出了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特征。调研发现,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不论从承接产业的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质量看,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承接产业转移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西北五省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转移结构不合理、部分转移产业项目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加快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应该从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台湾在20世纪50至80年代期间,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功承接,推动了岛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时间维度上看,台湾承接产业转移经历了从发挥比较优势到集聚优势的跨越。基于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基础,台湾的经验对于芜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核心城市,芜湖需要在秉承集聚优势理念的基础上,在规划经济园区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加强包括领导力、战略、制度、优势资源等集聚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历史经验表明,实现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耦合,是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目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技术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产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结合国外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皖江城市带建设的逻辑思路是:从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和转化机制三大方面实现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的耦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组建广泛的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区域创新的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转移"对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具有工业结构相似度比较低、政策及区域合作、地缘、人缘优势及文化背景相似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承接地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转移成效受制约,转出地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等不利因素。对此,应创新产业转移的微观转移模式,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变单一产业转移为产业链整合导向转移,提高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加强粤东西及北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及宣传等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掀起了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很多国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纷纷通过国际产业的承接,推动了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的总结,为吉林省中小城镇带来启示,从而更好的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中,产业链边际环节的转移已经成为主流模式,东道国主动吸纳的模式也在迅速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内地区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辽宁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劳动力价格和成本、人才与区位优势等。辽宁的弱势也很明显,市场发育不充分、设备陈旧等都制约着辽宁的引资战略。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应该理顺产业对接点,要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张柏林 《大众商务》2010,(10):53-53
抓住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河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环境、配套、人才和载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从产业梯度、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分析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群缺乏、劳动力资源水平低、政府行政效率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东部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动了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桂东地区由于地缘关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前沿优势。文章在全面分析桂东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产业集聚与加工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均较低的比较优势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降低加工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应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实现加工产业的顺利转移,还应采取政策引导、改善软硬件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抓住当前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河南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环境、配套、人才和载体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推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即企业的扩张式迁移是实现我国区域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本文以示范区内的美菱电器公司为例,分析了其承接产业转移以来的财务业绩变化趋势,并从资本注入效应、技术注入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外部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美菱电器企业绩效的影响,总体上说,承接产业转移对美菱电器的正面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对承接地其他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探求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条件、国内环境以及政策导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必将到来的结论,提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产业转移“粘性”和区域间竞争加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加剧,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大,大量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疆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应该抓住此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海关而言,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融入大局,强化建言献策,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创新思路,提升监管效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高效的通关环境;主动作为,突出工作重点,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特色服务;利用优势,加强统计分析,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及时的预警监测;把好国门,正确履行职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20.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皖江城市带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劳动力成本和路径效应对吸引外来资金均有正向拉动效应,并提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