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购与兼并是现代企业实现向外扩张,增强竞争实力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战略。但这种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职工的安置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推行购并战略的关键,对这一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的研究,旨在为企业购并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而对企业购并战略动因的分析,则是理解购并活动蓬勃发展的钥匙。一、企业购并战略动因分析1.购并有利于发挥经营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是指通过购并能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提高,使购并后企业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主要表现在:(1)生产协同。表现为工厂生…  相似文献   

2.
全球银行业购并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近百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在本世纪初、20年代、60年代、80年代曾经发生过四次大的购并风潮:基于以商品为中心的横向购并、基于以寡头垄断为中心的纵向购并、旨在发挥资本规模经济的混合购并和广泛应用杠杆金融的举债购并,每一次购并都令世界经济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购并重组盘活了资产,激发了生产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令世界经济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世纪之交,第五次购并浪潮——战略购并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击”全球各个角落,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成为新世纪经济环境的主要参数。在是次战略购并的浪潮中,全球银行业的购并风起云涌,形成一浪盖过一浪的局面,独领第五次购并浪潮之风骚。  相似文献   

3.
企业兼并收购战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购并战略关系到企业购并的成败。因此,企业在进行收购与兼并时,应注重对购并战略的选择。一般而言,企业购并式战略主要有购买式、承债式、控股式、股权交换式和杠杆购并五种形式。通过对五种购并战略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企业选择合理的购并战略,进行有效的收购与兼并提供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一帆 《经济师》2010,(1):235-235
中国外贸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大调整中应认真汲取经验教训,积极应对,走创新发展之路。文章从扩大内需、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中蕴含着新商机、加强市场研判力量的投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外币汇率结算体系、融资购并重组六个方面探讨了外贸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发展通常有两种战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经营效果的内部成长战略和对外企业收购与兼并进行资产重组的外部扩张战略。9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的收购与兼并的发生频率与成交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美国在90年代以来金额超过700亿美元的收购与兼并案例已有20多起。1997年以来,我国企业收购与兼并、资产重组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购并、重组,企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这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购并、重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关商誉的评估问题尤其突出。本文就商誉特征、商誉评估方法及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国外企业大规模购并重组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怀东 《经济纵横》2000,(11):53-55
九十年代 ,世界范围的企业购并重组大规模展开 ,这次的购并重组的作用主要在于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促进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推动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有效地突破贸易壁垒。当然 ,这次大规模购并重组中出现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的矛盾 ,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及企业整合的矛盾也应引起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7.
刘焰  黎玉柱  刘颖  邹珊刚 《经济师》2001,(11):18-19
公司购并模式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具有内在联系。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从初始便以混合购并为主要形式 ,不仅购并后绩效不佳 ,也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相背离。文章综合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 ,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混合购并战略选择模型 ,以销售增长率代表企业外部市场能力 ,以创值率代表企业内部核心能力 ,描述企业在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不同情况下 ,企业混合购并战略的权变选择。  相似文献   

8.
邱连强 《经济论坛》1997,(17):26-27
实施企业重组战略实现企业更快发展□邱连强本文针对国企低效运营的现状,提出国有企业必须灵活运用企业重组发展战略,以早日步出困境;然后结合资本市场,分析了国有企业如何因企制宜,多方位地实施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等主要内容的企业重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市公司购并重组的资本运营原理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购并重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减少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对规范股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国内外市场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年底,中国将正式加入WTO,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与国内企业集团的成长,中小企业处于狭路求生存的窘境,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将成为中小企业构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爱武 《生产力研究》2006,(12):238-239
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就中小企业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展战略是影响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族企业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在初创期,家族企业可选择的战略主要有依附战略、夹缝生存战略、资源战略、区域市场战略、高技术高起点战略。在成长期家族企业可选择成长型战略和竞争性战略以壮大发展规模。在成熟期家族企业可选择多元化战略和购并战略以获得持续发展。而在衰退期,家族企业可通过选择稳定型战略、重组战略或退出战略以延长其发展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3.
质量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少数中小企业未能把质量提高到战略的角度去实施,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表面现象和不利于质量发展的情况。因此,本文从中小企业出发,针对中小企业如何实施质量战略,首先对质量战略作了界定,指出质量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了采取质量战略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实施质量战略的具体方法。给实施质量战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小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市场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实施适宜的专利战略。本文初步介绍 了专利制度和企业专利战略,探讨了中国中小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对其实施专利战略, 提出了若干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焰  刘颖 《经济管理》2001,(18):63-69
公司购并模式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具有内在联系。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从初始便以混合购并为主要形式,不仅购并后绩效不佳,也与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相背景。本文综合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购并战略选择模型,以销售额增长率代表企业外部市场能力,以创值率代表企业内部核心能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企业在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不同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购并模式的选择,并对模型中的两个参数提出定量化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发展分为内部化发展和外部化发展两种,内部化即通过自身的资本积累和能力提升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外部化即通过购并或联盟等形式直接获得规模的扩张。相比较而言,外部化的发展模式有着见效快、成本低等特点。 因此,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受到西方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购并和战略联盟的案例屡见不鲜。仅2000年一年,欧盟加瑞士16国企业通过兼并与重组方式进行的对外投资(不包括欧洲内部相互间投资)总额就高达3200亿美元,其中流入到美国的资金多达2240亿美元,占了全部投资额的70%。其跨国兼并的规模仅次于欧洲的北美企业,涉及标的金额…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中小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中小企业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需选准目标产业,实施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选准合适的技术创新方式;还要注意选择技术创新策略,包括适用策略、反求策略、敏捷策略等。  相似文献   

18.
支雪娥 《时代经贸》2009,(8):132-134
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财务战略,应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财务战略,为我国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意义以及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机构设置及人员的配备不尽合理;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够完善;价值存量普遍偏低;缺乏动态结构;竞争的外在环境不容乐观;对企业人员缺乏规划;人员培训缺乏。应该在“引”、“选”、“用”、“育”、“借”、“护”等方面下功夫;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联盟:理顺企业与人才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洲银行是当代全球最优秀的零售银行。近几年美洲银行的发展战略实现了重大转型,这些转型主要包括金融中心战略、回归美国战略、购并战略与外包战略。依靠金融中心战略,美洲银行开发和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依靠回归美国战略,美洲银行得到了大量的美国本土金融市场份额;依靠购并战略,美洲银行成为横跨美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帝国;依靠外包战略,美洲银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