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松 《中国邮政》2008,(4):40-40
伴随着全球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中国邮政经营的传统业务在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在塑造品牌、提升服务上面临着良好的机遇。集团公司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确立电子商务在中国邮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精心组织邮政业务的电子商务,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型邮政服务,为邮政业务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可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推出网上邮局业务,将为传统邮政业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传统业务规模进一步做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无锡分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分公司)在深入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中,将视角放在由业务导向型转变为客户导向型、客户企业互动型、企业引领型等服务模式上,将"大笔"落在持续提升全员、全网、全渠道、全业务的服务能力上。经过上下协同,全员参与,这一活动迎来收获时节,出现了三个喜人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如 《中国电信业》2008,(11):41-43
新一轮的并购和重组,对各个运营商都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业务经营后,如何调整和优化渠道结构适应新的形势,是每个运营商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电信集团针对政企客户、家庭客户和个人客户,成立相应的客户群部门,以适应“聚集客户的差异化服务”战略。然而,在广阔的农村,在这个占据中国移动60%以上新增用户的巨大市场,中国电信的渠道应采用何种策略以适应全业务经营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革重组,中国移动将同时拥有移动和固话业务牌照,实现全业务经营,这对企业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重大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提升自身经营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稳步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信企业,是移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个不断变革与前进的过程中,承载着战略最终落地任务的地市公司更应该有所思考,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并购和重组,对各个运营商都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全业务经营后,如何调整和优化渠道结构以适应新的形势,是各个运营商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电信集团针对政企客户、家庭客户和个人客户成立了相应的客户群部门,以适应“聚集客户的差异化服务”战略。然而,在广阔的农村,在这个占据中国移动60%以上新增用户的巨大市场,中国电信应采取何种渠道战略,以适应全业务运营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经过新一轮的电信重组改革,国内信息通信业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各通信运营公司也分别以创新和融合为手段,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运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那么如何巩固已有的成果,将全业务运营引向深入并能健康持续发展呢?在笔者看来,全业务运营还应追求“全”服务,即:全品种、全方位和全身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熊雄 《中国电信业》2009,(12):20-23
近日,历时三天的中国联通客服代表技能大赛终于圆满落幕。本次技能大赛以"我服务,我精彩"为主题,在全国3万多名选手中掀起了"大练兵、大比武"和"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快速提升了员工素质,深入促进了服务融合与业务整合,为全业务发展提供了服务保障,提升了中国联通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10,(4):81-81
3月14日下午,中国电信新疆公司举行了“零距离心服务”服务主题暨六项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旨在通过全新的服务理念、便捷惠民的服务举措,利用自身全业务融合服务优势,为客户营造更好的服务氛围,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9.
全业务运营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了电信业务经营的两个维度:广度与深度。广度上的全业务运营是指运营商同时经营固定、宽带、移动等多种业务类型;而深度上的全业务运营,是指运营商全面参与网络接人、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内容服务等价值链环节的活动。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业务运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固移融合业务;第二个层面是宽带业务;第三个层面是Triple Play,即“三网融合业务”。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使得电信业必须思考如伺应对业务融合带来的产业链多元竞争,而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商业模式,以为电信企业、用户及相关产业链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Verizon是由美国大西洋贝尔和Nynex合并建立Bell Atlantic后,又于2000年6月30日与独立电话公司GTE合并而成的。公司正式合并后,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本地电话公司、最大的无线通信公司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印刷黄页和在线黄页信息提供商,在全球45个国家经营电信及无线业务。Verizon旗下有三个子公司,即Verizon Wireless、Verizon Business和Verizon Telecom,提供国内电信业务、国内移动通信业务、信息服务、国际电信业务等4种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1.
白贵锋 《邮政研究》2002,18(6):9-10
以促进邮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之路为目的 ,从经营体制改革、加强业务宣传、搞好市场营销、做好服务支撑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为适应新的形势 ,做精做细邮政经营与发展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邮政经营服务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邮政局长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重点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发展,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经营规模,强化基础管理,切实改进服务,推动邮政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邮政经营服务工作总体目标是: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560亿元,增长6.3%,邮递类业务收入完成206.95亿元;用户满意度达到85分。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抓好重点业务的发展,以重点带全局、以重点促发展1.函件业务 一要进一步扩大与所有的通信、金…  相似文献   

13.
电信行业步入全业务经营时代后,企业的通用能力优势逐渐丧失,而以服务为代表的专属能力将逐渐成为提升绩效、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各电信运营企业愈来愈重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和优化服务运营体系。本文结合eTOM框架和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工作实际,构建面向客户的电信服务运营体系地图以及电信服务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14.
《邮政研究》2004,20(3):13-13
为了向客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马来西亚邮政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为经营和管理其核心业务,设立了SBU (战略业务部门)。马来西亚的核心业务包括:Posmel (函件)业务、Posniaga (零售)业务、Poslaju (快递)业务、Poslogistic (物流)业务。目前,马来西亚邮政正在关注这些核心业务的发展和赢利。马来西亚邮政还通过自己完全独立的子公司(如DataposPte Ltd ,ElposPrintPte Ltd)为主要的金融机构、公共公司、超市、函购公司和出版商提供邮件预先分拣(Pre -Mailing)处理服务。面对市场的竞争,为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马来西亚邮政还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成都电信为了响应集团公司转型工作的要求.在增值业务方面大胆提出了”改变观念.实现自身创新突破.进军传媒业”的发展思路.在保持现有增值业务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增值业务内容和模式;在向信息传媒业进军的同时,参考运用传媒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公司在年初的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5个方面实现突破.即:用经营报纸的模式做好114号码百事通:用经营杂志的模式做好160、168业务:用经营电视广告的模式做好宽带IPUSH应用业务;用经营广告的模式做好电话卡业务;用经营电台.服务调查业的模式做好集中外呼中心、语音祝福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7日,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终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中国电信接手C网运作移动业务的又一准备工作已经到位:2008年12月1日,中国电信新疆公司C网IT割接上线正式完成,这标志着新疆公司已具备全业务运营IT支撑的能力,将从受理、开通、计费、充值、结算、服务等方面向新疆电信移动客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陆瑶 《中国邮政》2006,(2):61-61
从今年1月1日起,英国邮政服务市场化全面启动,这意味着英国“皇家邮政”(RoyalMail)在国内邮递行业长达350年的垄断走到了尽头,任何持有合法执照者都可以从事商业与居民客户的投递服务,同时允许各家经营邮政业务的公司进行公开竞争。日前,英国邮政监管机构已经向13家经营邮政业  相似文献   

18.
经过3G元年电信全业务运营实践积累.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基于自身分业经营服务向全业务运营服务模式转变的新体验、新商机.新实惠.新服务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路或意见。  相似文献   

19.
方芬 《中国邮政》2003,(5):46-47
邮递类业务市场的自由化,打破了众多国家邮政运营者独家经营邮政业务的局面;电报、电话、传真以及因特网等通信手段的相继出现和大范围应用,又改变了邮政在通信市场的份额;用户结构、用户需求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用户希望邮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实效性、完善性、可靠性、售后服务、合理的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对众多国家的邮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应对这一局面,各国邮政运营者在提升传统业务、提供创新业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市场、开发市场,为社会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邮政产品和更快、更…  相似文献   

20.
全业务时代如何做好渠道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业务带来新挑战 全业务是指在政府允许经营的范围内有选择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融合统一的通信服务,突出特点是移动网与固定网的融合。这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个是形式上的,即业务的捆绑,一个是内容上的,即功能应用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