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协调好这种关系可以作为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之一。首先分别选取代表城市交通可达性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这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再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模型计算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最后对2007-2012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2年期间北京市交通可达性与空间结构的协调度在逐步改善,但是两者始终没有达到良好协调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市交通可达性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30):160-161
一个城市公园水平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公园的数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城市公园布局的合理性和公园服务效率两个方面。因此研究公园可达性是评价一个城市公园服务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主要从公园可达性分析方法以及不同城市类型的公园可达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对以后城市公园可达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候车时间、运行时间、换乘时间组成单程通达时间,进而构建包含7个基于通达时间概念的评价指标,提出一套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和网络整体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北京2013年6月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网络、线路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得到了评价结果。从结果来看,由于空间绝对距离和换乘站点数量的原因,中心城区线路可达性优于外围线路;站点密度较高和换乘困难可导致线路可达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9个省会城市为例,对我国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文章概述了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分析了探讨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的分析方式;从省际可达性时空演变、省际可达性空间格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铁路客运提速前后的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项斌强  吴流坚 《价值工程》2021,40(14):101-104
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分析法在可达性分布上失真的问题,本文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角度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传统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引力评价模型,得出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绿地在步行整体可达性水平上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三级城市绿地在绿地面积、服务人口数和距离其他镇(街)的距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园大部分集聚于新华街道、花城街道和秀全街道.②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现为从由中心区而外的逐渐降低的放射状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新华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和新雅街道等行政、经济功能区的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能一小时内步行到达公园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而周围区域受限于交通网络、辖区人口、公园规模等因素,可达性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炭步镇和赤泥镇,0级可达性区域面积占比70%以上,辖区公园服务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项斌强  吴流坚 《价值工程》2021,40(14):101-104
为了有效地解决传统网络分析法在可达性分布上失真的问题,本文从公园绿地可达性角度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传统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引力评价模型,得出广州市花都区公园绿地在步行整体可达性水平上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三级城市绿地在绿地面积、服务人口数和距离其他镇(街)的距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园大部分集聚于新华街道、花城街道和秀全街道.②花都区城市公园绿地总体可达性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现为从由中心区而外的逐渐降低的放射状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新华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和新雅街道等行政、经济功能区的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能一小时内步行到达公园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而周围区域受限于交通网络、辖区人口、公园规模等因素,可达性水平相对较低,其中炭步镇和赤泥镇,0级可达性区域面积占比70%以上,辖区公园服务水平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园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娱乐、休憩和社会文化等功能.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最小邻近距离分析方法时研究区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采用需求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各街道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定序变量相关分析和因子空间叠置分析两种方法定量测度了研究区公园布局的空间公平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可达性水平总体上较高,超过半数的居住区出行不足1000 m即可到达一个公园,超过70%的街道可达性水平较好;(2)在街道水平上研究区公园空间布局总体上比较公平、较为合理,可这性水平与需求指数呈显著相关,很高或高需求的街道70%左右均具有很好或好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新的交通环境为背景,对湖南省主要城镇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并采用互动效应及动态关联法分析城镇可达性的变化对区域物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物流节点进行分析,确定了资源型城市物流节点选址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GIS和组合评价法的资源型城市物流节点选址的方法。此方法由可行性研究和最优化研究两部分组成,土地利用和主要运输方式的区域可达性是可行性研究的指标,铁路便捷度、公路便捷度等是最优化研究的指标。以我国某资源型城市为例,介绍物流节点选址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节点间的货运量OD,核算运输成本,考虑交通可达性的同时,兼顾了物流节点的地理位置条件、经济联系等多项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通可达性的物流网络优化模型,以交通可达性为主要依据,并同时兼顾物流节点的地理位置、物流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对物流节点进行分区,从而使整个物流网络得到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1.
深化城乡规划编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研究城乡和谐、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城市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和谐.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外延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协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通过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这些城市问题的研究,使城乡规划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规制和利导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文认为由于城市中存在大量的负经济外部性,应建立与市场有机结合的一套规则或制度引导城市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像市场规制在其他领域一样,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市场规制原则为: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对自己掌控的、影响城市发展和空间配置的要素的规划来引导城市达到其合理结构.因势利导的原则除了系统性外,还有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论文对规制和利导原则在交通结构和交通定价、土地合理定价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战略、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城市发展与土地供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Physical accessibility as a social indicat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f the ways in which accessibility to employment and urban servic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urban living, and how accessibility might, therefore, be includ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social report” for a city or reg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for measuring accessibility in terms of the ease with which citizens may reach a variety of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and services. This framework is interpreted as an approach to evaluating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plans which differs from approaches based upon travel volumes and travel times which are currently employed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measures of accessibility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on accessibility to employment and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 Los Angeles, and these data are interpreted to illustrate differences in access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location of residence,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使用管制是政府配置土地资源、干预土地市场的一种方式。纠正土地使用的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是管制的主要目的。土地使用管制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人们必须注意加强对其效果的研究。这些效果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土地使用管制本身是有成本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使用管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弹性化和市场化。由于管制而给有关主体造成的影响可通过税费或者补偿的方式予以再调整,以维护社会公平,并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回顾,得出了几点对我国土地制度有益的启示,这些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城市土地出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在分析云南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地区不平衡突出、贫困人口多,从而制约着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跨越发展基础上,提出建设和谐美丽新云南应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抓手,发挥云南比较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等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理性增长已被西方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论文回顾了西方学者关于城市蔓延的度量、蔓延机制、蔓延后果、理性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城市蔓延和理性增长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完善,建议措施越来具有可操作性和更有针对性。我国以土地低密度开发为特征的城市蔓延随处可见,借鉴西方成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对策研究,将有效地避免蔓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马祖琦 《城市问题》2007,6(10):86-90
从美国郊区化与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入手,简要回顾了理性增长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内城贫困、居住隔离、空间失衡和公正健康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引发的社会及经济后果.随后就若干论点介绍了城市蔓延与理性增长之间的理论之争.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展开思考,认为要转变方式,树立科学的区域发展观;借鉴西方城市健康的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健康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在应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综合调控作用;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发挥政府力量对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类发展及社会进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广泛的涵义,其中,某些社会发展目标是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会影响某些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反过来,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的选择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活质量、地域平等与社会公平、社会安全、多样选择以及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目标,对于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功能完备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关乎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要素。当前,在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中普遍存在诸如"应急性有余,制度化不足"、"亡羊补牢多,超前规划少"、"条块分割严重,整体联动缺乏"、"政府单兵作战为主,社会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构一套"双维度、多线性"的协同治理型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认为应在完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和充分动员社会化力量的基础上,从政府系统内的自循环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双循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莱茵-鲁尔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产业结构及其中的矿业城市就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多个指征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基于二者的比较,给出了辽中城市群及矿业城市学习和借鉴莱茵-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