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采取多元化战略是中国制造业代工企业实现价值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果链”代工企业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多元化战略等策略,实现了其价值链的升级。首先结合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以及升级的动因;其次从“三个五年计划”具体分析立讯精密的升级目标;再次从4个方面阐述立讯精密价值链转型升级的策略;最后对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立讯精密价值链转型升级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捷 《特区经济》2010,(2):223-225
代工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出口和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国的代工企业一直以来被限制在国际生产价值链的最底端,并且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因此我国代工企业如何突破困境,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代工企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在分析代工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是中国出口贸易主力军,然而其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较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不高。文章从互联网视角探究其对民营企业出口升级即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的影响。首先,依托于理论模型揭示互联网影响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机理。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合并数据、倾向得分匹配和离散选择模型,验证理论命题并量化估计互联网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互联网从总体上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升级。对于出口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所属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纯粹一般贸易企业和处于低市场分割度地区民营企业,上述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互联网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互联网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持续。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出口升级提供依据,为国家引导民营企业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竞争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负相关,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进步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正相关,产品替代能力较弱和技术进步较慢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发挥数字技术经济赋能效应的主要原因;拓展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化转型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要求更高。这些发现为中国企业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是破解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国际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区分投入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入要素调整的作用与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及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研究城市低碳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检验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低碳发展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服务化,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2)城市低碳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环境规制约束力,一方面倒逼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这是城市低碳发展促进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机制;(3)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城市低碳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中服务要素投入对其他要素的替代,以及推动了企业出口产品向以服务要素投入依赖为特征的高技术产品转换。本文研究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09-122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09-122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且其过于依赖要素投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及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需要对企业数据、市场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进行综合应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应通过利用工业大数据促使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包括智能化生产、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开展服务型制造与个性化定制、打造制造业"双创"平台。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工业大数据专业服务主体、企业与用户联动、政府与组织等方面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相关机制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数据,运用基于倍差法的倾向评分匹配估计方法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转型对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不退出出口市场,外销型企业转型行为基本不显著影响其就业和工资增长;而外销型企业转型为完全内销型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少就业规模方面,且作用途径主要为产出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he presenc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ffects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Bulgarian manufacturing firms—export spillovers from FDI. Using export data at the firm/product/destination level for the period 2004–2006, it finds positive forward spillover on export value and quantity, related to quality upgrading. Conversely, it finds negative (or insignificant) backward and horizontal spillover on export flows, related to quality downgrading. When aggregating data at the firm level and considering that a firm can operate in several sectors,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input suppliers allows domestic firms to export additional varieties of lower quality and upgrade the average quality of existing varieties, whereas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customers generates the opposite effect.  相似文献   

12.
以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为基础,运用WWZ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出口增加值进行解构,并基于增加值构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国别依赖度等指标,评估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真实状况。评估结果表明:从竞争力看,中国医药制造业出口处于比较劣势;从国内增加值率看,呈“V”形演进态势;从影响力看,中国对下游影响度小于对上游的依赖度;从国别依赖看,中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度、上游依赖度最高,但呈逐年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3.
石季辉  王军 《南方经济》2019,38(11):16-33
近年来,IT制造业等外资依赖性较强的产业面临的外资撤离风险不断升高,如何衡量和评估不同撤离速度下内资企业的发展稳定性和实现转型升级的支撑性?文章将CGE模型数值模拟与DEA分解分析相结合,考察不同外资撤离速度场景对IT制造业内资企业的影响,以及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1、当外资流入为0或者其存量以5%的速度小幅持续撤离时,内资企业受影响较小。较高的资本深化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使得其能够较快填补市场空白,具备企稳回升的能力;2、当外资存量以25%的较高速度撤离时,内资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受到抑制,劳动生产率处于不可扭转的持续下滑趋势;3、外资企业在可见预期内仍然将是内资企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外资撤离会通过抑制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从而约束资本深化和技术效率的路径中对内资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丽红  孙天阳 《改革》2020,(3):111-125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WIOD数据库,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的服务投入增值率与企业价格加成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价格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了企业价格加成率的提升。异质性检验表明,国内服务投入、运输、信息和通信,以及专业科学技术服务投入的增强有助于企业价格加成率的提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出口企业、民营和外资企业价格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成本降低和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提高企业价格加成率的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浙江制造业集群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分化中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资源的匮乏、增值链的非均衡造成的对外部联系的过度依赖、全球价值链治理的集群升级困难、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应及时规避集群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婷 《科技和产业》2019,19(11):98-10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双重考验。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是广东省制造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制造业企业通过个性、柔性化生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以产品服务为导向,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调整组织结构和产业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下滑,依靠外单生产加工为主的浙江外销制造业企业面lI盏利润缩水与发展转型,即许多外贸制造业企业已经试着将市场关注重点由外销转为内销,简称“外转内”。基于“外转内”背景,文章对浙江商贸流通业态结构构建了优化、整合与升级的模型和路径,并提出优化与升级的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解除浙江外销制造业企业产品的营销困境有转嫁与促进作用,对浙江整体商贸流通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外部创新资源,通过将企业内、外部知识、技术的整合、吸收、利用,可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契机。开放式创新涉及消费者、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等参与主体,不同主体的开放式创新亏缺将阻滞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网络化创新资源平台,利用创新资源网络催生创新效应,激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开放式创新能够引领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进而间接拉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