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更多的外资银行会在我国金融市场与中资银行竞争,而外资银行的种种优势会对中资银行的发展构成威胁,尤其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虽然近年来中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较快,但由于受到国内市场环境、银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业务种类和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临近,外资银行逐步加快了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很多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业务系统、服务体系较中资银行先进。就国内银行现有的体制特点、运作模式来看,如果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公司业务,需要巨大的投入成本。外资银行在与国内银行的竞争中,必然会以个人金融业务为切入点。而作为潜力巨大的个人业务,信用卡业务必将成为外资银行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3.
叶新阶 《南方金融》2005,(10):41-43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和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全面开放,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的手段追求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就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策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境外有关机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并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自200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2006年底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金融业务,国有银行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具有优势的个人银行服务方面,中资银行相对外资银行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从外资银行视角看现金管理业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效的结算服务等外资银行所无法媲美的硬件优势。但由于中资银行在现金管理整体方案设计、现金管理咨询服务等软件方面逊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就可以将其国外的系统与中资银行的电子系统对接而直接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这种模式下的中资银行只能收取低廉的手续费,而大部分费用都被外资银行占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是关系到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个人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竞争中又处于尤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将着重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未来走向,提出一些参考性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背水一战,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问题严峻至此,首先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共和国“核心”的家底之一。根据加入世贸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享有同等的国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WTO)后 ,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 ,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 ,特别是现在市场份额大、优质客户多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激烈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中办理大量具体经营业务的基层行 ,则毫无疑问地处在这个竞争的焦点上。因此 ,当我们大力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入世”挑战之时 ,我们也有必要把审视的目光浓缩在基层行这个竞争的焦点 ,努力提高基层行的竞争活力。  一、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缺乏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一 )经营体制上缺乏活力。一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 ,许多基…  相似文献   

9.
王向荣  丁巍 《南方金融》2002,(12):49-51
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外资银行抢占中国金融市场的新的竞争焦点,北京、上海等地的中资银行也纷纷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广东地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何潜力和优势,应如何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市场将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服务对象和领域、高端业务、优质客户和人力资源的争夺方面将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公司制改造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目前仍然依靠信贷业务作为利润收入丰要来源的情况下,缺乏有效信贷业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竞争意愿不强,这大大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对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率市场化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严峻考验,总体对策是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寻求和确立竞争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改进服务和降低成本两方面来寻求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和流程再造,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提升个人金融服务和降低经营成本。在具体措施方面,应该根据提升服务和降低成本的中心思想,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发展社区银行服务、加强产品整合和创新、实行差别化服务、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加快人才培养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拓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银行业务过程中必须清除“三个误区“,进而加快其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 《投资与合作》2011,(10):64-65
随着加入WTO后五年适应期的结束,金融进入全方位的开放,个人金融业务更是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个人金融产品覆盖面广,占用了银行的大部分资源特剐是网点资源.而网点正是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初期优势所在。本文主要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个人金融业务结构的调整和营销方式的转变是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两个主要内容,其中,个人理财业务是个人金融业务架构的核心,在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要采取更为科学的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迅速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主体将直接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银行业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竞争。入世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之一,将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利用其经营手段、服务方式上的灵活性挖国有银行的客户。可能的结果是中资银行原有的一批好客户被挖走,而有风险的、效益不好的甚至亏损的客户留在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随着对外资银行业务限制的逐步取消,中国银行业正日益感受到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生存空间,这是当前中国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入世以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经营战略和业务结构上有所调整,纷纷加大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力度。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浙江金融》2006,(12):1-1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融入金融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年底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去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大批外资银行涌入我国市场、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入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在迅速加快。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剩下的短暂保护期,调整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增强竞争实力,做好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各项准备。一、西部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一)西部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与劣势优势:( 1 )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1 995年《商业银行法》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各行普遍按照“三性”原则,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推行了一整套如统一法…  相似文献   

19.
郝冬莉 《山西金融》2002,(10):26-28
本通过对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一级资本、资产规模、税前利润和资本利润率的比较,指出盈利水平低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差的一个最主要表现,而且盈利水平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杨红  王培瑛 《甘肃金融》2003,(12):24-26
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个人拥有的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个人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也无疑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因此,加快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