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基础,农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比城市来说,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成熟,基础设施少,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滞后现象。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必须要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做起。农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实行,直接影响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探究农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当前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建房,关系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全面小康进程和农村现代化健康发展和。规划管理到位与否,对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指导农村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战略部署,是管理农村建设秩序的法律性文件。因此,每个行政村都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农村规划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规划中出现的脱离农村经济实际,重视建房、修路、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轻视发畏生产、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还较普遍地存在,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更加突出.当前在新农村规划中,应该走出盲目模仿城镇规划的"误区",新农村规划必须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要在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上做文章,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要充分体现以"农"为主,节约土地资源.只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有经济基础,农村发展才有后劲.  相似文献   

4.
蜂窝原理对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蜂窝原理与建设农村工业园区和城镇规划的关系,提出要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就应利用蜂窝原理,铸造农村经济“高地”,创建农村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精心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11,(21):64-64
近日,江苏省政府下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供水建设等,到2012年,全省要实现所有行政村都通公交车。《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桥梁6000座。大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强农村公路客运场站建设,年均建设100个乡镇客运站,  相似文献   

6.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势必要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关系,并重点论述了如何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相结合以及二者结合之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立足点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要有科学的规划,要切合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是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规划作为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居民福祉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出当地农民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找出了当前村庄规划存在布局乱、配套弱、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坚持科学管理,优化规划内容,完善规划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采取上下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使规划既突出农村特色,又符合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归根到底要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去描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着手,以规划为先导,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内容繁多,牵涉面广,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各试点县如何根据各县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做出有特色的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是各试点县探讨研究的问题。要做好规划,应从编制建设规划的方法、目标、原则、内容的研究中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1.
对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介绍了农业部新农村建设工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新舞台,提出了采用战略提升方式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2006年农业区划工作重点,谈了对当前农业区划工作的认识,分析了农业区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战略以及工作设想,最后指出科研事业单位是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门槛分析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之一,曾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该文从“门槛分析法”起源、发展与内涵三方面阐述了“门槛分析法”基本理论,并通过构建环洞庭湖区“村庄门槛分析程序”的理论思考与环洞庭湖区苏家堆村新农村整治规划实践探索,论证了该方法在环洞庭湖区新农村整治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成体系,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的整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僵化的控制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难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Effectiv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quire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ural and wider regional economy. A 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Grampian Region in North-East Scotland. The production of regional input-output matrices by survey methods is extremely expensive. An alternative method is to adjust mechanistically a national input-output table by an employment - based location quotient proced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conceptu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methodology. It also present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Grampian model, in particular those relating to the agri-business and food complex. The model'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assessed by multiplier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ling procedures for other region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在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析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路径对于突出乡村地域功能特色,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从乡村地域功能的角度探析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发展功能指数其生产发展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35~0.26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豫南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中值区集中在豫东北,低值区集中在豫中城市群。生活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15~0.205,低于生产功能指数,呈现出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功能指数介于0.025~0.019,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伏牛山区。总体功能指数介于0.105~0.645,豫西大于豫东,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就是补齐乡村的不足与短板,发挥城乡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来看,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要求,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应基于对乡村地域功能格局与演变规律的科学认知,立足于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及地方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指导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体系,总结和梳理不同功能类型的乡村地域空间存在的功能缺陷,分析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乡村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主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对我国当前加强农业与农村规划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基于赴英国进行城乡规划体系及农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实地考察、培训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结果]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建立缘于其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大城市病"问题,其发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目前形成了"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两级规划结构;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十分注重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规则和制度。[结论]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高度重视对农业与农村的保护和规划管理,同时要注重基于中国国情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2005年的数据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产发展水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又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生产发展水平的聚类情况,从农村生产发展角度对我国区域格局加以研究,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战略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景观,对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尊重地域文化特色等景观设计的3个原则,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乡村聚落性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及乡村生产性景观"等,最后提出尊重传统乡村肌理、构建聚落温馨格局,构造尺度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发扬乡村地域特色,景观设计应做到商民分离等乡村景观规划建议,为乡村景观实际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目的:论述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及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论述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研究结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由此必然带来特定的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关联土地利用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纽带,依托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重构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经济重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行为主体的响应必然带来地域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土地利用形态的转变反过来又作用于乡村重构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主要包括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实现产业振兴,重构乡村生态空间实现生态振兴,重构乡村生活空间实现组织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