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契约是指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心理契约有主观性、动态性和可自我执行性等特征。它能提高员工和旅行社双方的工作效率、保持员工与旅行社的良好信赖关系,对旅行社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旅行社应通过建立公平招聘制度、构建全面培训体系、健全有效激励机制、更新落后管理理念和塑造和谐企业文化等措施来加强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成果颇多。将心理契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中,既要充分考虑到雇佣契约与心理契约的交互作用、对员工实行全面契约管理,更要关注激励理论与心理契约的融合问题、建立有效统一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中,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并非仅有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作为联系两者之间心理的重要桥梁,心理契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于除薪酬、福利之外,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态度。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保持和稳定与员工之间的交换关系,就必须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员工内在的期望,即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雇佣关系模式的变革、冲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劳动力市场主导的雇佣关系模式中的企业雇佣管理法则迥异于内部劳动力市场主导模式,新的雇佣关系模式破坏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心理契约,互惠关系被打破,企业在员工管理中面临四大在原有雇佣管理理念中难以自圆其说的两难问题.新的互惠关系的达成和维护成为雇佣关系达成新的平衡的关键.该研究认为,可雇佣性成为新的互惠关系形成的关键,围绕可雇佣性提升建立新的员工管理理念和系统成为企业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主导的雇佣关系模式中的雇佣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违背是员工对组织未能履行心理契约中义务的主观感知,组织犬儒主义是一个人对雇佣他的组织所持有的负面态度。心理契约违背与组织犬儒主义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正相关;组织犬儒主义与离职倾向正相关;组织犬儒主义在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卢梭的心理契约特征模型,从时间和雇佣条件两个纬度确立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模式;同时介绍了心理契约违背时个人的四种不同行为反应模式。以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企业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求特点、心理契约模式的定位,从而提出了如何运用心理契约对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不仅存在于雇佣双方之间,也存在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包括税收征纳主体之间。税收心理契约至少存在两个层次:一是纳税人和用税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二是纳税人和征税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中西方正是在这两个层次上的心理契约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在税收文化上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夏兆敢  张飞 《全国商情》2007,(11):37-38,77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是上世纪60年代引入管理领域的.研究者认为,在员工与组织关系中除了正式的、有形的经济契约(体现在雇佣合同中)外,还存在着隐含的、不确定的、动态的、双向的、交互的心理契约.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求及其特点,探讨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策略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西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组织行为学专家普遍认为,心理契约对组织内部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研究心理契约的内涵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银行基层员工常见的负面情绪表现及影响分析,并对心理契约与情绪管理的关系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就银行实施心理契约管理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研究和对271名劳务派遣员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结构包括派遣机构与员工、用工单位与员工两个心理契约关系层面,其中派遣机构与员工心理契约关系层面中的派遣机构责任和员工责任均含有交易型责任、关系型责任两个维度;用工单位与员工心理契约关系层面中的用工单位责任和员工责任均含有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发展型责任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关系双方对等权利义务的主观假设或约定.由于高管团队成员在企业成长中处于关键性的决策者位置,他们与公司间心理契约关系的动态变化将影响到企业规模扩张的质量.文章以212家不同相对规模的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均与组织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有显著影响,但对高管团队关系型心理契约没有显著影响;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心理契约与组织绩效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决定因素,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间关系的内在力量。因此,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组织内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组织内部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价值、员工组织关系中的心理契约,以及组织变革中的心理契约等方面对组织内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应用现状进行逐一梳理和综述,并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破坏不利于组织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组织认同影响中,可探讨以领导成员交换为中介变量和互动公平氛围为调节变量在此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中小科技型制造企业的354名员工调查研究发现,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员工领导成员交换部分中介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认同有负向影响;互动公平氛围调节心理契约破坏与领导成员交换有负向关系;进一步,互动公平氛围既调节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认同的直接影响,也调节了心理契约破坏经过领导成员交换对组织认同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员工一旦进入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不仅仅是正式的、显性的经济契约,同时也形成了非正式的、隐性的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有效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本文对心理契约概念与提出、形成与雏度、其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作用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归纳,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综合管理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是劳动契约还是心理契约都无法单独地对劳动关系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分析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的综合管理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契约柔性化、沟通制度化、维护长期化。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决定因素,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间关系的内在力量.因此,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组织内部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组织内部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价值、员工组织关系中的心理契约,以及组织变革中的心理契约等方面对组织内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应用现状进行逐一梳理和综述,并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心理契约与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冲突和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是契约关系,但这种契约关系既包括书面的劳动合同,也包括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是引起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重要因素,企业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心理契约的管理来协调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组织变革与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 一般而言,在员工与组织之间,除了正式的雇佣合同或劳动合同之外,往往还有一个未写明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主要是指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一系列相互期望,即员工有责任向组织提供什么,如满意的出勤率,努力地工作等.同时,组织应该向他们提供什么,或者说有责任向他们提供什么作为相应地回报,如满意的工作、工作保障、培训与开发、报酬与福利以及未来的职业前景.由于心理契约的维持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生产率、流动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的变化及维护.  相似文献   

19.
员工雇佣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就业市场的微观基础与实践路径。文章利用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企业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能够强化雇员劳动权益保障质量。具体来讲,当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较高时,企业长期员工雇佣比例显著提升,短期和临时员工雇佣比例显著降低。进一步检验揭示,企业家主观地位主要藉由改善内部用工环境、增强员工“集体发声”和强化政企联结等三条路径提升员工雇佣保障质量。研究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作用强度还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官员晋升预期、市场化进程、失业率水平和企业个体特征的异质性影响。文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企业家主观地位感知对员工雇佣保障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拓展了员工权益保障主题的研究文献。它也为营造尊重企业家干事创业社会氛围、增强企业家自我认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交换视角出发,选取江苏省200名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研究样本,对辅导员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高职院校和辅导员之间对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及认知是影响辅导员职业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要重视心理契约的存在,优化辅导员与学校之间隐性和显性契约关系,建立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辅导员与高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