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欧洲文艺复兴,一向被认为是人类迈向现代社会的开始,标志着西方社会质的转变,这个质变是量变积累的结果。11世纪城市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社会的面貌,社会分工扩大,加剧了人们的相互依赖程度,促进了人的社会化;快节奏、多变幻的城市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准则和行为标准,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民族与商业力量的联合作用,开启了人类精神的自由,使人变得更为理性和现实。正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才孕育了近代乃至现代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绿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绿化既给人们带来了优美的环境,又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如何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绿化水平,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之一,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美化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城市必须有高标准的环境质量,而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叉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因此,它标志着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城市的水平,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集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在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扩大,而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又促进和带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特别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日益进步、发达,有力地证明着,城市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  相似文献   

4.
一座城市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基本上由种种建构城市的技术所衍生出来.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的感性文明是指技术流程立足于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外化在产品的功能和形式上,使民众在接触、享用技术产品中感受和美之意.它是当代技术的内在规定,富有人文情感、生态学意义和未来学观念特征,是现代工业文明转向后现代文明的要素.技术的感性文明是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降低城市生存与扩张的风险;同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精神生产(文化生产)成为社会相对独立的部门,人类就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文化与文明是相伴随产生的。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孕育与发展文化的土壤。现代城市的创生与发展,一刻也离  相似文献   

6.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现代人本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既重视规范,又重视操作。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偏重于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而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更精于对人的个体关注。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管理文化有着趋向干同一的倾向。西方管理文化强调个体价值的人本思想开始注重其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东方管理文化强调社会人价值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是与私有空间相对比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是指街道、广场、公共公园和围合公共空间的建筑立面.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广场.城市广场既是居民参与社会、娱乐休闲、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又反映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开放程度,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也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柄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柄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拐讨.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15,(1)
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出色完成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辖区内各项工作任务,为巩固和提升大运会期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该街道以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在2012年3月,提出打造“文明型街道”、“五个文明”一起抓战略,并制订了五年工作规划和1+5工作方案.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该街道辖区文明素质及城市质量均有了显著提升,公共文明指数程度测评连续位于全区前列.  相似文献   

10.
蔡平 《当代经济》2010,(17):16-17
所谓生态文明,从广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狭义而言,是指其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某一方面,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胡细英  刘强  张迪 《经济地理》2008,28(4):565-568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区人类周围一切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总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形成的构成要素出发,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认为城市生态休闲是城市居民为充分体验生态文明而构建的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水域,特别是环境条件良好、生态自成体系的单位用地,编制生态休闲示范区规划,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寻找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文明作为一把利弊并存的“双刃剑”,在赢得巨大面效应的同时,也引发种种负面效应,其严重程度可以使其被称做“现代病”,并非危言耸听,归结起来便是工业文明诞生以来日益滋长起人类自大症和急功近利,及时行乐的短视症,加之现代人掌握了空前强大的工具理性,由自然,社会,人文三重因素组合对生态环境造成渐趋加重的毁损。使人类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的产生受到当时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持,而提供理论支持力度相对较大的是法哲学、经济学、社会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理论.新自然法哲学和社会法哲学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法哲学基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社会哲学基础;社会正义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社会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2)
城市作为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地,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随着城市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越来越沉重。城市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经济活动及社会的主要参加者,其行为态度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文章从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城市居民对其消费行为对生态影响的责任意识较弱;其次,价格过高成为推广绿色消费方式的障碍;再次,收支结构不合理,食品支出仍占主流;最后,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已有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根据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从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城市居民个人四个角度提出应对意见。  相似文献   

15.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科技文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明显经历了3次重大转型。公元15世纪,冲破了黑暗的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既有浓厚宗教文化积淀,也颇具革新思想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他们植根于新兴的市民社会,他们与城市手工业者合作,共同推动了地中海文明的复兴,极大地促进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文明符号,同时又是推动社会向更高文明程度发展的动力.一个城市的面貌不仅代表着她外在的形象,而且镌刻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的有形无形的资产,不仅町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更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一定意义上还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和辐射作用,由此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文明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但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着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现对科技可以产生有益的导向作用,未来的世纪必定会成为中国科技复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程李禹 《城市建设》2011,(2):352-352
技术的重大进步为人类的文明一次次带来飞跃性的变革。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和最初的城市化发展;而汽车的普及,使“城市郊区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城市聚集形态的又一变迁。而随着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技术进步又将为我们的城币集聚形态带来怎样的变革呢?让我们以人居——工作模式的演进为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是生态文明研究的理论前提.对此存在不同意见.目前主要有以下解说思路:首先,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指人类与自然关系融洽、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有涉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化和维持生态平衡以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便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表达.广义的生态文明还应当涵盖人类和资源、能源的生态关系(物质文明);人与自身的适应性心理生态和人与人的伦理生态关系(精神文明)、人与社会的人文生态关系和人与政府、企业、家庭的生态和谐乃至国际间的和平共处关系(政治文明),也就是更加着重研究在生态系统中,人类本身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或影响,以把握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现.  相似文献   

20.
拯救信仰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林 《开放时代》2002,(5):125-131
人们经常谈论文明的危机。最近的两百年,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活得更加健康长寿,生活空间和范围更广,人际交流更频繁,是以往几千年无法比拟的。在精神层面上,物质主义和个性解放同时流行。西方社会传统上对抽象对象的依赖,即西方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涉及根本的动摇。西方文明的制度和价值,同他们的宗教有太深的联系。认为彻底抛弃原有的精神信仰而西方社会仍然可以万事大吉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恐怕还是认为,如果他们失去了他们的宗教,西方文明就不是西方文明了。这是西方文明的致命性的危机。西方人是怎样因应这种危机的?他们是怎样来拯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这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的这种兴趣,有着我们对自身文明危机的比照。中华文明最近两百年也经历着危机,这种危机也有相似的精神层面,我们民族的志士仁人也在因应这种危机。比照他们的危机和我们的危机,他们的因应和我们的因应,他们的拯救和我们的拯救,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出一些什么? 我想说明,我们不是基督徒。我们“记”下这篇文章,不是出于对某种特定宗教特定信仰的褒扬,而是对西方志士仁人的拯救努力感兴趣。更广泛一点,因为这涉及我们对人类精神遗产和各民族各类精神财富的一种基本态度。 ——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