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滨海旅游城镇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坤 《改革与战略》2009,25(8):114-116
城市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科学的旅游城镇体系在辽宁海洋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游城镇体系是由区域内相互关联的旅游城镇所构成的,包括等级规模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的集合。辽宁滨海地区旅游城镇体系的建设要逐步形成中心旅游城市、次中心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三级等级规模体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以城镇为依托,并通过交通通讯网络形成完整有序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西部旅游城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玉权 《开发研究》2007,(1):133-135
城市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科学的旅游城镇体系在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游城镇体系是由区域内相互关联的旅游城镇所构成的,包括等级规模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的集合。西部地区旅游城镇体系的建设要逐步形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次旅游中心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三级等级规模体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以城镇为依托,并通过交通通讯网络形成完整有序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5-118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3,(18):10-1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掐拄,城市教育的重点地位更加突出。要站在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高度,促进城市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推进、仂调发展,用城镇教育梦托起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老区建设》2010,(1):4-4
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12月9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政策平台和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包括城镇)合理转移,农村产业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的有机对接,农民向市民的顺利转变,农村与城市差别的逐渐缩小,农业与工业的二元结构的日益消除,城镇化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发展小城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一)制定科学合理城镇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实施城镇化战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科学规划和布局,把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一是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城市规划的适度超前性和持续性,对城市中心区和重要地段做好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通讯综合网络建设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全区生产力布局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15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城镇集体企业的生产关系做了较大调整,促进了城镇集体企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又产生了诸多新的矛盾。不步地方的实践证明,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解决这些矛后,使城镇集体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的发展,带动其他规模较小的城市和镇的发展,并利用它们的发展分解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负效应,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网络。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首位度的内涵 城市首位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对于一个城镇体系而言,城市首位度越高,说明首位城市在城镇体系发展中越处于控制地位,城镇体系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城镇体系的城市首位度低,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城镇体系经过长期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发展比较协调.这时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信息业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镇体系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就不同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特点和当前城镇体系规划中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些综述.指出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一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王兵  杨宝 《南方经济》2019,38(1):137-148
文章基于CFPS2010调查的9628个农村男性数据,研究参军经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并以"家庭成分"作为工具变量去除了内生性问题引起的估计偏误。研究发现:参军经历显著增加了个人收入,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农村退伍军人的收入高于没有参军者35.5%。进一步分析表明,(1)农村退伍军人更容易获得城镇就业机会,而城镇就业显著提高了个人收入;(2)农村退伍军人拥有更广泛的社会网络,而社会网络也显著促进了个人收入。因此,文章创新地发现了参军经历通过"城镇就业"和"社会网络"两个中介渠道影响个人收入。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状况分析●吕劲松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向出现了从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的阶梯转移和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由一产业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势头,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一直以建设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强镇”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中等城市框架的基本形成,特别是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城镇的建设与繁荣。但是,诸暨这些年来城镇建设也遇到了布局不够合理、重点不够突出、集镇品位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导致了集镇建设较快但城市化水平不高的结果,并制约了中心城镇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经济增长结构、产品配置模式等均产生重大影响,城市会展综合体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载体不仅能加速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还能完善会展产业品质化国际化提升,有序健康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和会展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建设新型城镇和会展综合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会展综合体对促进新型城镇建设的作用,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提出会展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及建议,以期促进城市建设与会展业发展"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杨力  李宏麟 《重庆经济》2004,(11):38-40,17
三峡库区半淹城市功能恢复和再造问题是二期移民搬迁的突出矛盾之一,面临许多困难和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国内外尚无类似的参考范例。关于半淹城市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界定。从空间范围来看,三峡库区成库至175米水位线时,除全淹城镇外,其余部分淹没的城镇都属于半淹城市范畴。从城市功能来看,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的城镇也属于半淹城市范畴。在全淹或基本全淹的城镇中,有半淹的地区;在半淹城市中也有全淹的地区。万州城区、涪陵城区、忠县忠州镇、长寿  相似文献   

16.
长春税务学院张巍撰文提出:增加城镇对市区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将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到镇上。这不仅是中心城市振兴改造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中心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欠帐太多,一系列“城市病”难以根治。相比之下,各类城镇的建设条件就显得十分优越。随着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城乡界限日益模糊,以及交通条件的逐渐现代化,城市人口向郊外城镇流动的现象迟早是会出现的。这就要求城镇建设标准高一些。只有让居住在镇上的人感到比住在大城市更舒适、更方便,才能吸引更多的市区人口到镇上来。但现在城镇…  相似文献   

17.
城乡要素互动与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1世纪城市化发展方面 ,竞争、互补和协同的城镇网络关系将替代传统的城镇等级体系 ,城乡要素也由城市流向乡村或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发展成为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网络化的双向互动 ,城乡发展联系日益密切 ,城乡要素互动对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来自国家统计局的16个省市2006-2014年的城镇住户面板数据,本文研究社会网络对城镇家庭的正规借款和非正规借款是否都具有因果效应。在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对家庭借款之和、正规借款和非正规借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与正规借款相比,社会网络对非正规借款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能够发挥社会担保作用并增加家庭的借款金额,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信贷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意味着中国城镇金融市场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城市教育的重点地位更加突出。要站在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高度,促进城市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用城镇教育梦托起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改革与战略》2014,(11):104-107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文化市场,完善城市文化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交融,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宜环境,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