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特点,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产出水平和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间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结论:(1)从时间变化特征上看,2005~2009年间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2)从空间变化特征上看,由于受区位因素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南向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苏南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一中  曹裕 《经济地理》2011,31(8):1375-1380
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重视系统压力状态的调节和系统反馈能力建设。研究也表明,PSR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从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二个层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理想值,再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总分值,总体来看重庆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和土地承载状况都有一定提高空间,但各层次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4.
宋戈  郑浩 《经济地理》2008,28(2):297-300
客观地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集约利用的变化程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和敏感性因素,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文章以黑龙江省典型的地级市——佳木斯市为例,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度在10年中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城市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呈上升趋势。要提高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从调控土地市场、优化用地结构以及加强土地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4)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科学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土地投入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由11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来确定;以晋城市2006—2013年数据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低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王杨  宋戈 《经济地理》2007,27(2):313-316,322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PSS软件为手段,进行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提出利用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科  郑娟尔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经济地理》2007,27(5):811-814,818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强调的是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同等的土地投入获得的产出越多,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开发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代工业的集聚中心,在用地类型上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其他用地为辅.与城市比较而言,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更加趋于集约.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38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评价结果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不同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模呈正相关.最后.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已出现不少问题。文章借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特征,从园区开发综合效益的视角构建海淀科技园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科技园区中发展较为成熟并能获得数据资料的5个科技产业园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为:①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各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主要受各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区位布局、用地开发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影响;②科技园区中5个产业园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③针对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评价分析,查找制约各产业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因子,并指出各产业园土地开发中应注意的环节;④5个产业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清华科技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最好,中关村广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的程度相对较好。最后针对海淀科技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提出提高科技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 3上升到2017年的0.050 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002-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水平、政策、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土地利用度的影响状况,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约利用土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我国中部有色金属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例,根据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结合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特点以及资源开发状况,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铜陵市2002-200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得出2002-2006年铜陵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由极不集约向集约转变的发展过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的主要动因,因此应及时采取对策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正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对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统一为出发点,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意义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红梅  王小伟  谭洁 《经济地理》2008,28(3):442-444
从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入手,确定了包括4个准则层、15个要素层、3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评定出长沙市2000—2004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证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集约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耕地集约度的度量是耕地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采用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五个方面来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黔江区耕地集约度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杨东朗  安晓丽 《经济地理》2007,27(3):470-475
为综合评价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文章分析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选取了18个非农业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包括西安市),提取15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准确定位了西安市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针对西安市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土地利用潜力分值,从而确定潜力级别;最后,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冯启芳 《经济论坛》2011,(10):118-119
本文在城市化背景下,从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演变驱动力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常用的评价指标及指标的权重分布,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文章所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运用综合统计分析的方法构建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为后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提供指标体系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管理分析过程中,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机制对加大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集约利用水平描述性评价测试,更能建立积极有效的土地调控机制,在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中,结合执法和监督机制,参与责任落实机制和利益导向,分析结构变化和对集约度的影响的关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还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土地调控机制,有保有压的用地供管机制,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土地高效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