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外资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都是一个自组织演化的过程,是这个系统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和不断进化的动态过程。外资研发活动对东道国国家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作用,在于强化了这个过程的前提基础、动力机制和涨落作用。目前,外资在华从事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多,而且从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这是否有利于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还取决于我国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联性、创新市场的竞争性以及技术人力资源情况等条件。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演化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论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提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制度和创新环境是其四要素;然后探索了系统的演化特征、动力及其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网络优化框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的制定,系统内部整合,系统与非技术创新系统、企业系统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网络整合;最后是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既要致力技术创新又要构建产品类别才能赶超领先企业,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限于技术创新或产品类别的单一维度探讨,对二者动态协同缺乏关注。本研究从整合角度,搭建“追赶压力—追赶行为—追赶结果”的分析框架,并以在电动注塑机领域赶超的海天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进入压力,通过采取“模仿创新—类别沿用”的相似协同机制,而获得合法性;在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面对竞争压力,通过采用“自主创新—类别跨越”的差异协同机制,而取得竞争优势。其中,后发企业的技术策略和类别策略受到所在行业技术体制和市场结构等外部情境约束,后发企业的定位转移与目标变迁从内部推动追赶阶段向超越追赶阶段跨越,后发企业的动态协同能力持续提升是其根本保证。本研究构建了技术创新与产品类别动态协同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后发追赶的内在规律,从“技术—认知”整合视角为后发追赶带来了新的解释,以“技术创新—产品类别”协同丰富了后发追赶的微观机制研究,为中国后发企业赶超世界领先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组合创新理论,通过对华为无线网络技术后发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建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五阶段模型,从复杂性和核心性两个方面建构复杂核心技术,分析复杂核心技术创新及后发追赶的主要困境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根据技术创新范围、规模、复杂性与核心性形成过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过程分为产品原型、市场准入、边缘市场、核心技术及核心市场5个阶段;复杂核心技术的高市场转换成本导致后发者面临巨大困境以及先发者存在路径依赖,后发追赶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分别解决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均来源于技术组合创新以及市场需求,技术复杂性为核心性提供整体优势和经济动力,技术核心性进一步增强技术复杂性,形成技术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与整体优势。研究结论完善了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后发追赶理论,对后发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随着国际竞争形势的演化和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条件、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和手段。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两块基石是:①人力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由人才、创新观念和创新动力三部分组成;②企业适应环境、充分利用机遇、调动环境中一切积极因素的能力。有了这两个方面,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研究的深入,对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进展,本文分析了整个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发展脉络。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首先是从一元论发展起来的,进而发展到二元和多元论;之后又从外部因素转到内部因素的探讨,继而出现内外部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本文通过评述这些动力机制后得出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应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工业企业创新氛围进行分析,使用来源于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内部动力结构和外部结构两方面将创新氛围进行解构,得出管理动力、群体动力、控制力和市场动力4个动力因子,以及创新意识、创新压力、创新阻碍和创新自由度4个创新氛围主成分,并从5年的结构变化中得出创新氛围演化方向。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提出营造工业企业创新氛围的建议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应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工业企业创新氛围进行分析,使用来源于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内部动力结构和外部结构两方面将创新氛围进行解构,得出管理动力、群体动力、控制力和市场动力4个动力因子,以及创新意识、创新压力、创新阻碍和创新自由度4个创新氛围主成分,并从5年的结构变化中得出创新氛围演化方向.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提出营造工业企业创新氛围的建议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专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土“隐形冠军”是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自主创新多元动力框架,以98家本土制造业“隐形冠军”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多重动力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存在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和内外协同驱动3种动力模式,其中,协同驱动模式最为常见;②企业家精神是驱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重要内部因素,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或未上市时能够联合市场垄断力量、良好区域环境发挥作用,驱动企业自主创新;③在推动本土“隐形冠军”自主创新的外部因素中,行业外资进入与市场垄断地位在特定情境下具有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市场竞争和绿色产品需求情境下,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智力资本要素影响生态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和条件路径。通过对188家制造企业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会根据外部情境选择不同的高生态创新实现路径。其中,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产中最具核心价值的资产,是企业实施生态创新的必要条件;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创新过程中发挥权变作用;市场竞争和绿色产品需求是企业实施生态创新的外部推力。智力资本(某些)要素缺失或错配是导致低生态创新产生的内在原因,而绿色产品需求弱、市场竞争不激烈是导致低生态创新的外部原因。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企业生态创新实践提供直接理论依据,对指导我国企业实施生态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concent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social capital and spillovers from the public sector) and some firm factors (external and internal R&D) on product innovation in a unique integrated framework. Based on a sample of Spanish industrial firms, these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firms’ product innovation. Also, results show that i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with significant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and spillovers, firms change their innovation strategy focusing on external R&D.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natur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ouse R&D, external R&D and cooperation breadth and their joint impact on patent counts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in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With regards to patent counts,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a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 suggest a complementarity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D activities conditional on the breadth of R&D coopera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ults from dynamic random-effects probit models indicate no synergistic effects. In addition, we find evidence of persistence of all three innovation output measures. Our results suggest policy implications in relation to strengthening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y that could have long-run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研发创新的影响最大;非研发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创新路径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a significant resource in the contemporary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main source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internal R&D effort and external imported technology. Two primary tradit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are physical capital and labou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study is an evolutionary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explaining the effects of four resources (internal R&D effort, imported technology, physical capital and labour) on a firm's sales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Time-series cross-section panel data from 219 Taiwan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between 1990 and 2003 were employed for fixed effect model. Major empirical findings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first, Internal R&D effort can positively affect a firm's sales and EVA. Conversely, imported technology is found to hav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ales and EVA. Second, although both physical capital and labour affect a firm's sales more than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 external imported technology, internal R&D effort contributes to a firm's EVA beyond the effects of imported technology, physical capital and labour. Third, External imported technology has neither a complementary nor a substitutive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l R&D effort.  相似文献   

19.
鉴于后互联网时代下我国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紧迫性,从学理上探讨如何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基础研究。通过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得到范畴逻辑关系,构建由发达国家挤压、社会舆论敦促、强国战略要求、市场生存压力和企业责任担当5类主体行为共同作用的企业基础研究行为驱动机制。其中,发达国家挤压、社会舆论敦促、强国战略要求、市场生存压力为外部环境驱动,企业责任担当为企业内部驱动。研究提示,应从外部创新环境改善和企业内部研发积极性激发着手,综合推进企业基础研究进程,构筑我国科技强国梦。  相似文献   

20.
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创新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外部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知识共享和供应链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对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供应链协同正向调节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正向调节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