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我国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当前地方政府城市扩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是造成城市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而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并不能有效逆转这种趋势,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与政府治理体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研究还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跨时差异。同时,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对城市扩张存在着相互影响,转移支付的增加会降低财政分权的效应,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也会减缓转移支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必然影响其决策和行为,进而可能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与安全。但这种影响能否通过其他机制来缓和呢?以2003—2010年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为研究样本,探究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财政安全的影响,并考察媒体监督机制能否缓和这种影响。结果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财政安全显著负相关,官员晋升激励越大,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低。而媒体监督机制对这种影响有调节作用,媒体监督可以缓和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对财政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应该优化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避免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该有效发挥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确保官员决策和行为符合中央政府的目标和意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权的增加对教育投入有积极影响,而财政事权的分权对教育投入有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竞争和投资竞争,对教育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因此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是保证教育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之一,公共产品理论是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从公共产品视角来看,财政分权要求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本文从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角度,分析了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必要性以及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进而初步构建了公共产品的分权式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许多国家财政体制的演变趋势来看,适度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的分级财政体制受到了广泛的青睐.如过去实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国家(中国、法国),正在逐步走向权力的分散化,财权或财力适当下放,地方政府的相应职责扩大.而过去推崇权力分散的国家(美国),则逐步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以便于对国家事务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和控制.所以,政府职责划分和分级财政体制的关注点已经不是要不要分权和要不要集权,而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实现使各自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自主" 自78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权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享有对财政收入的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激励.同时分权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不仅使它在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中取得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利益空间和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以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分权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政府审计增收节支效应在低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政府审计建立健全制度效应在高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存在财政分权体制差异,财政分权越高,政府审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现了突出的政府间收支矛盾。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来完成,而它们却只有较小的财力授权。其结果是,公共服务的融资依赖于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同时,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中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共服务的满足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001—2014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在中国特有的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下,土地财政是造成地方政府支出投资偏向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自我累加”机制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分权”的交互作用三种影响机理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产生扭曲效应。通过分区域和分时段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机理还存在一定的分离均衡。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淡化地方财政支出的投资职能,除了要改革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竞赛制度以外,还要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财政统筹下,分税制体制逐步开始实施,自实施以来其财政分权也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基层地区公共品的供给。本文对于其影响因素做出一定分析并且就时下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困难的情况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财政统筹下,分税制体制逐步开始实施,自实施以来其财政分权也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基层地区公共品的供给。本文对于其影响因素做出一定分析并且就时下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困难的情况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分税制改革以来确立的财政分权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日益膨胀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日益膨胀的财政赤字规模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权和事权割裂、公共池问题、横向策略互动以及政治锦标赛引发的激励扭曲和为增长而过度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基于全国1998~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我们的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膨胀具有显著的正面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效率之路,是建立在政府激励的制度之上的,即经济分权、实绩激励,并以政治保障体制作为前两者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为了取得相对更大的实绩,各地方政府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绩效评估措施。利用门捷列夫发现新元素的方式可以厘出包含11项内容的绩效演化树。在演化树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果既取得了成功也带来了一系列拐点问题。为此,绩效评估基本制度设计的发展方向关键是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上可以把按支付能力分权、对地方政府流动性创造功能进行限制、发达地区的平民化与在发达地区推行FOCJ模式作为经济分权的发展方向;把主权明晰、集中上交、决策审议分权、统一大市场指导权集中、成立国家统一市场促进大部作为我国政治集权的发展方向;把地方层面解制和拒绝身份认同式晋升作为实绩晋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42-145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缺口放大,现行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对等,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乏约束,债务风险逐渐积累扩大。完善的分权体制应充分平衡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财政汲取能力,实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中长期管理与控制,在预算视角下完善现有分权体制。  相似文献   

16.
李云 《企业导报》2012,(21):13-14
在分权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和官员晋升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除了考虑资产保值增值之外,在特定情况下还要考虑地方政府治理的政治绩效实现,这种考虑很可能会对单纯的企业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地方国有企业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笔者拟就地方政府的外部治理中某些行政手段对地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澄  陈锦富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46-51,90
"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人事任命权集中"的纵向行政权力配置,是市场经济转型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结果,也塑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增长竞争"关系。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的驱动下,城市规划更多地扮演地方政府获取空间资本的工具角色,而其运行环境的优化只能依靠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改革是对现有制度与权力关系的"渐进修补",而非否定。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行政权力配置,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构筑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并强化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但这一结构仍有改良的必要。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的运行环境进入了廓清政府职能,向市场与社会分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笪 《西部财会》2012,(2):11-14,31
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的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并且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而非财政分权本身。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住房保障政策执行力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保障性住房的健康发展.以委托-代理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住房保障政策地方执行阻滞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目标函数不一致、财政集权体制不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研究表明,提高地方政府住房政策执行力不能简单地依靠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惩处力度,而是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整合,完善政府间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完善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